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大众文化包围中的“80后”写作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2页
一、世纪之交的文化环境和“80后”写手的文化归宿第12-20页
 1. 世纪之交的文化环境: 多元文化格局的共存与发展第12-15页
   ·大众文化由“隐”到“显”地占领文化消费空间第12-13页
   ·欲望消费的盛行第13-14页
   ·“自我塑造”文化理念的普泛化第14-15页
 2. “80后”写手的文化取向: 对大众文化在主动认同中求发展第15-20页
   ·对大众文化的主动认同第16-17页
   ·青少年文化的异质性和流行性第17-20页
二、异峰突起之“80后”: 出版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合谋第20-33页
 1. 文学策划和图书出版的市场化第20-27页
   ·“一场大赛救活了一份杂志”: “新概念”作文大赛和《萌芽》改刊第21-23页
   ·“人人都是作家”: 网络空间的自由写作第23-25页
   ·图书策划出版的市场定位: “我们自己”的青春文学第25-27页
 2. 写作和传媒的相互介入第27-33页
   ·“叛逆少年”韩寒和“忧伤少年”郭敬明: 个人形象与商业包装第28-29页
   ·“80后”写手的泛明星化倾向: 大众传媒的“造星”运动第29-31页
   ·“偶像派”和“实力派”之争: 炒作虚拟的“路线斗争”第31-33页
三、“80后”写手之整体观: 迎合市场需求的文学生产第33-41页
 1. “80后”写手的文化身份: “韩寒现象”及其它第33-34页
 2. 迎合市场的青春与叛逆: 少年写作的文化姿态第34-36页
 3. 从“个体韩寒”到“群体80后”: 文化生产的标准化和复制性第36-38页
 4. “出名要趁早”:以“玉女作家”张悦然为例第38-41页
四、“80后”写作的尴尬: 市场的热销和文坛的冷落第41-53页
 1. 文化消费的市场化认同第41-46页
   ·“情感共鸣”和“身份认同”: “80后”写作的两种接受方式第41-43页
   ·青少年读者群的“积极消费”: 青少年文化对出版、创作的影响第43-46页
 2. 尴尬境遇的形成: 文化生产和文化批评的错位第46-48页
 3. 徘徊在文坛之外: “畅销”背后的寂寞第48-50页
 4. 冷观文学泡沫: “低龄化写作”之思第50-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蛋白的修饰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
下一篇:中国画教育在知识教育体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