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 第1-19页 |
第一章 从“边要形胜重地”到工商辅臻之所——胜芳镇的历史与社会环境综述 | 第19-32页 |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历史变迁中战乱与商业活动的交织——影响当地文化生态的两大因素 | 第21-25页 |
第三节 民间宗教信仰的特点及变迁 | 第25-32页 |
第二章 胜芳花会的总体特征 | 第32-72页 |
第一节 众多会社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 | 第32-35页 |
第二节 胜芳花会活动的历史传统 | 第35-46页 |
第三节 田野考察个案:胜芳花会在灯节的摆会活动——胜芳镇灯节摆会全过程的双窗口阐释 | 第46-58页 |
第四节 对于摆会活动的社会学阐释 | 第58-59页 |
第五节 田野考察个案:对大会头许振友的采访及双窗口阐释 | 第59-68页 |
第六节 胜芳花会的民俗学和社会学解读 | 第68-72页 |
第三章 对胜芳花会中音乐类会社的田野抽样考察 | 第72-133页 |
第一节 向阳街南音乐会:胜芳镇民间丧礼中的主角 | 第72-90页 |
田野个案:南音乐会的丧事出会活动实录 | 第85-89页 |
小结:南音乐会丧事出会的民族音乐学阐释 | 第89-90页 |
第二节 太平鼓:德业相劝在酬唱中的延续 | 第90-104页 |
第三节 东升街北梨园小车会:典型的核心家族型会社 | 第104-112页 |
小结:地方戏剧目在核心家族式会社中的传承 | 第111-112页 |
第四节 东明街挎鼓会:衰微中又见转机 | 第112-125页 |
第五节 建国街渔樵耕读会:名存实亡的的农村昆曲班社 | 第125-131页 |
第六节 红旗街太平会:吹戏 | 第131-133页 |
第四章 导致花会组织生存、发展危机的两个主要因素 | 第133-138页 |
第一节 胜芳镇花会的传统经济供养模式及其转变后产生的矛盾 | 第134-136页 |
第二节 农村工业化与现代生活节律对花会传统结构模式产生的冲击 | 第136-138页 |
结语 | 第138-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附录 | 第142-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