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及其钢琴音乐语言
| 前言 | 第1-11页 |
| 第—章: 勃拉姆斯的艺术观和钢琴观 | 第11-15页 |
| 一. 勃拉姆斯的艺术观 | 第11-12页 |
| (1) 古典主义 | 第11-12页 |
| (2) 浪漫气息 | 第12页 |
| 二. 勃拉姆斯的钢琴观 | 第12-15页 |
| (1) 贝多芬的影响 | 第13页 |
| (2) 巴赫的影响 | 第13-14页 |
| (3) 舒曼的影响 | 第14页 |
| (4) 小结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 第15-25页 |
| 一. 概述 | 第15-16页 |
| 二. 作品的技术含量 | 第16-17页 |
| 三. 乐队思维 | 第17-20页 |
| (1) 三、六度音程的运用 | 第17-18页 |
| (2) 乐队化织体 | 第18-20页 |
| 四、复调思维 | 第20-24页 |
| (1) 对位技法的运用 | 第20-23页 |
| (2) 交叉节奏的运用 | 第23-24页 |
| 五. 浪漫的方面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同名作品之间的比较 | 第25-30页 |
| 一. 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 第25页 |
| 二. 李斯特的《帕格尼尼练习曲》 | 第25-26页 |
| 三. 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 第26-29页 |
| (1) 概述 | 第26-27页 |
| (2) 作品的技术含量 | 第27页 |
| (3) 旋律 | 第27-28页 |
| (4) 音乐的画面性 | 第28页 |
| (5) 乐队与钢琴的关系 | 第28-29页 |
| 四. 小结 | 第29-30页 |
| 结论 | 第30-32页 |
| 参考资料 | 第32-35页 |
| 附录 | 第35-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