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列车振动引起饱和粉土地基动力响应及液化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页 |
·地铁隧道长期沉陷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动力荷载作用下粉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振动力学理论的研究历史过程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15-1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背景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粉土动力特性及液化理论 | 第19-29页 |
·粉土的动力特性 | 第19-21页 |
·粉土物理力学以及工程性质 | 第19-20页 |
·粉土的成因以及分类 | 第20-21页 |
·饱和粉土动力液化 | 第21-29页 |
·对于粉土发生液化等震害的实例认识 | 第21-23页 |
·饱和粉土地震液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液化判别的研究 | 第25-29页 |
第三章 地铁列车振动特性和振动荷载的性质及其确定 | 第29-43页 |
·地铁列车振动的传播路径以及其特点 | 第29-31页 |
·地铁列车振动的传播路径 | 第29-30页 |
·地铁列车振动的特点 | 第30-31页 |
·列车振动荷载性质 | 第31-32页 |
·振动频率 | 第31-32页 |
·列车运行时土体中的波动规律 | 第32页 |
·列车振动荷载确定方法 | 第32-43页 |
·列车振动荷载数定分析 | 第32-37页 |
·人工数定激励力 | 第37-38页 |
·列车—轨道系统模型 | 第38-43页 |
第四章 振动响应数值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43-61页 |
·ANSYS/LS-DYNA动力有限元理论 | 第44-50页 |
·弹性静力学基本方程与数值计算 | 第45-47页 |
·弹性动力学基本方程与数值计算方法 | 第47-50页 |
·FLAC~(3D)有限差分基本理论 | 第50-61页 |
·FLAC~(3D)的基本原理 | 第51-53页 |
·FLAC~(3D)的特点 | 第53-54页 |
·FLAC~(3D)的计算步骤 | 第54-57页 |
·本文采用的本构模型 | 第57-61页 |
第五章 地铁振动下粉土地基模型的建立 | 第61-69页 |
·模型构造以及尺寸参数的选取 | 第61-69页 |
·有限元网格划分的限制 | 第61-63页 |
·地基模型的构造 | 第63-69页 |
第六章 地铁地基动力响应及孔压增长分析 | 第69-91页 |
·动荷载作用下土体的特性 | 第69-72页 |
·软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 | 第69-70页 |
·在动荷载作用下土的力学状态 | 第70-71页 |
·土动应力—应变关系的假定 | 第71-72页 |
·ANSYS中计算振后粉土地基的动力响应 | 第72-83页 |
·某一个节点的振动 | 第72-76页 |
·地面上距隧道中心水平距离不同点的的振动与衰减 | 第76-78页 |
·土体竖直方向上距地面不同深度处的振动与衰减 | 第78-79页 |
·不同列车时速对振动的影响 | 第79-83页 |
·FLAC中计算的振后孔压发展变化 | 第83-90页 |
·列车荷载作用下水平方向上的孔压值比较 | 第83-86页 |
·列车荷载作用下竖直方向上的孔压值比较 | 第86-88页 |
·不同车速的列车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值的影响 | 第88-90页 |
·液化判别 | 第90-9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粉土地基中的振动规律 | 第91页 |
·饱和粉土地基中的孔压发展规律 | 第91-92页 |
·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作者简历 | 第96-9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