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孔子教育伦理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引言第9-11页
一、教育伦理基本概念阐释第11-15页
 (一) 什么是教育第11-12页
 (二) 什么是伦理第12-13页
 (三) 什么是教育伦理第13-15页
二、孔子教育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5-17页
三、孔子教育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核第17-29页
 (一) “有教无类”的教育伦理理念第17-19页
  1、什么是“有教无类”第17-18页
  2、为何提出“有教无类”第18页
  3、价值表征:教育的公平性第18-19页
 (二) 教育伦理思想的基石:“仁”与“礼”的统一第19-22页
  1、教育伦理思想的核心:“仁”第19-20页
  2、教育伦理思想的约束机制:“礼”第20-22页
  3、教育伦理思想的基石:“仁”与“礼”的统一第22页
 (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师德要求第22-24页
  1、“学而不厌”第22-23页
  2、“诲人不倦”第23-24页
  3、“经师”和“人师”的统一第24页
 (四)“文行忠信”的教育伦理内容第24-26页
  1、关于“文”第24-25页
  2、关于“行忠信”第25页
  3、关于“文”与“行忠信”的关系第25-26页
 (五) “学思结合”、“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的教育伦理原则与方法第26-29页
  1、“学思结合”的辩证意蕴第26页
  2、“启发诱导”的价值诉求第26-27页
  3、凸显个性差异的“因材施教”第27-29页
四、孔子教育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与当代价值第29-37页
 (一) 历史局限性第29页
 (二) 当代价值第29-37页
  1、“有教无类”——教育伦理的公平理念第29-31页
  2、“仁”与“礼”——“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第31-32页
  3、“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德才兼备第32-33页
  4、“文行忠信”——“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第33-35页
  5、“学思结合”、“启发诱导”与“因材施教”——主体化与个性化第35-37页
结语第37-38页
注释第38-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45-46页
后记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学学生“评优”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下一篇:知识管理视野下高校电子学档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