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引言 | 第8-1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2) 实践意义 | 第9页 |
(二)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 关于中小学生多元主体评价的理论探讨 | 第10-11页 |
(2) 关于多元主体的学生评价理论探讨 | 第11-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 关于学生评价的研究 | 第13-15页 |
(2) 学生评价过程中对多元主体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 学生评价 | 第16-17页 |
2. 评价主体 | 第17页 |
3. 多元主体评价 | 第17页 |
4. “评价主体多元化”理念下的学生评价 | 第17页 |
二、多元主体的学生评价的现状调查 | 第17-27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2. 调查工具 | 第18页 |
(1) 问卷 | 第18页 |
(2) 访谈提纲 | 第18页 |
3. 调查样本 | 第18页 |
4. 调查程序 | 第18-19页 |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9-27页 |
1. 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学生评价主体的认识和态度 | 第19-20页 |
2.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 第20-22页 |
3.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 | 第22-26页 |
4. 家长参与学生评价 | 第26-27页 |
5. 开展多元主体的学生评价的影响因素 | 第27页 |
三、开展多元主体学生评价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27-30页 |
(一) 来自于学校的制约因素 | 第27-28页 |
(二) 来自于教师的制约因素 | 第28-29页 |
(三) 来自于学生的制约因素 | 第29页 |
(四) 来自于家长的制约因素 | 第29-30页 |
四、多元主体的学生评价的实施原则 | 第30-31页 |
(一)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原则 | 第30页 |
(二) 独立于合作的原则 | 第30页 |
(三) 评价主体相互沟通的原则 | 第30-31页 |
(四) 公益与自愿的原则 | 第31页 |
五、促进多元主体的学生评价的对策与建议 | 第31-39页 |
(一) 加强学校的制度建设 | 第31-32页 |
1. 加强学校领导对多元主体学生评价的重视 | 第31-32页 |
2. 重视教师开展多元主体的学生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培训 | 第32页 |
3. 学校应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 | 第32页 |
(二)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 第32-33页 |
1. 开展教师的培训 | 第32-33页 |
2. 创造教师间开展学生评价积极交流的氛围 | 第33页 |
3. 在多元主体的学生评价过程中建立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 第33页 |
(三) 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 第33-35页 |
1.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评价观和主动参与意识 | 第33-34页 |
2. 让学生充分理解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并帮助学生以此制定适应自己的学习计划 | 第34页 |
3. 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 第34-35页 |
(四) 提高教师与家长交流的能力 | 第35-37页 |
1. 教师要理解家长 | 第35-36页 |
2. 调动家长参与学生评价的热情 | 第36页 |
3. 拓展家长参与渠道,为家长提供信息包 | 第36页 |
4. 加强对家长的引导和培训 | 第36-37页 |
(五) 深化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I | 第41-44页 |
附录II | 第44-47页 |
附录III | 第47-50页 |
附录IV | 第50-51页 |
附录V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