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手抛接球动作练习过程的运动协调形成特征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1 前言 | 第12-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35页 |
·协调的哲学讨论与历史沿革 | 第14-18页 |
·古代协调哲学思想 | 第14-15页 |
·近代协调哲学思想 | 第15-16页 |
·现代协调哲学思想 | 第16-17页 |
·评价与思考 | 第17-18页 |
·运动协调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8-33页 |
·对运动协调形成机制和特征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8-27页 |
·运动协调的测量与评价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27-31页 |
·运动协调的教学与训练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3 研究假设 | 第35-36页 |
4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 第36-38页 |
·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研究目的 | 第37页 |
·研究意义 | 第37-38页 |
5 研究方法 | 第38-54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38页 |
·观察法 | 第38页 |
·实验研究法 | 第38-51页 |
·实验研究的目的 | 第38-39页 |
·实验研究的思路 | 第39-40页 |
·实验动作的选定与动作规格 | 第40页 |
·实验误差的控制 | 第40-41页 |
·预实验 | 第41页 |
·正式实验 | 第41-51页 |
·数理统计分析法 | 第51页 |
·理论分析法 | 第51-53页 |
·系统分析法 | 第51-52页 |
·逻辑思维法 | 第52页 |
·“黑箱”分析法 | 第52-53页 |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53-54页 |
6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54-79页 |
·绩效观察的结果 | 第54-55页 |
·心理问卷测验结果 | 第55-60页 |
·单个指标 | 第55-56页 |
·比率指标 | 第56-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三维摄像测量结果 | 第60-65页 |
·单个指标 | 第60-62页 |
·比率指标 | 第62-65页 |
·小结 | 第65页 |
·表面肌电测量结果 | 第65-70页 |
·单个指标 | 第65-67页 |
·比率指标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在不同抛球高度下各指标的测量结果 | 第70-79页 |
·绩效观察的结果 | 第70-71页 |
·单个指标 | 第71-73页 |
·比率指标 | 第73-77页 |
·小结 | 第77-79页 |
7 讨论 | 第79-90页 |
·运动协调形成的特征 | 第79-85页 |
·运动协调信息传递的特征 | 第79-81页 |
·运动协调的渐成性特征 | 第81-83页 |
·运动协调形成的模式化特征 | 第83-84页 |
·运动协调形成后的固有不变特征 | 第84-85页 |
·研究结果的应用启示 | 第85-89页 |
·运动协调的属性 | 第85页 |
·运动协调与其它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区分 | 第85-87页 |
·对运动协调教学与训练的启示 | 第87-89页 |
·本研究的不足和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9-90页 |
8 结论 | 第90-91页 |
9 致谢 | 第91-92页 |
10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11 附录 | 第96-100页 |
·自愿协议书 | 第96-97页 |
·心理测验的指导语和施测过程 | 第97-98页 |
·心理问卷项目 | 第98-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出版的著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