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厢内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与热舒适性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选题背景及课题提出 | 第7-8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课题提出 | 第8页 |
| ·国内外车辆内气流组织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气流组织研究的意义以及现存的问题 | 第11-12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地铁车厢内气流组织的模拟基础 | 第13-34页 |
| ·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 ·流动与传热的控制方程 | 第13-14页 |
| ·数值计算方法思想 | 第14页 |
| ·离散格式的差异 | 第14-16页 |
| ·湍流模型的品性 | 第16-20页 |
| ·气流组织评价体系 | 第20-22页 |
| ·CFD软件模拟技术 | 第22-30页 |
| ·网格 | 第22-25页 |
| ·残差与收敛 | 第25-27页 |
| ·并行运算 | 第27-28页 |
| ·高级应用UDF | 第28-30页 |
| ·地铁车厢内气流组织的影响因素与分析 | 第30-34页 |
| ·车厢内部尺寸 | 第30页 |
| ·车厢内部气流速度 | 第30页 |
| ·车厢内部温度 | 第30-31页 |
| ·车体传热系数K | 第31-32页 |
| ·送风口、回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 | 第32页 |
| ·人员密度 | 第32-33页 |
| ·活塞风 | 第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第三类边界条件人体散热的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 第34-48页 |
| ·人体热源数值模拟现存的问题 | 第34页 |
| ·人体模型与网格划分 | 第34-36页 |
| ·第三类边界条件的数学描述 | 第36-37页 |
|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37-39页 |
| ·数学模型与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39-40页 |
| ·计算程序流程设计 | 第40-42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48页 |
| ·第一类边界条件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 ·第二类边界条件结果分析 | 第43页 |
| ·第三类边界条件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 ·人体散热对周围空气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地铁空调的物理实验与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48-57页 |
| ·实验对象与内容 | 第48页 |
| ·实验条件 | 第48页 |
|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 ·测点布置 | 第48-49页 |
| ·列车车体概况 | 第49-51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 ·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 ·多工况分析研究 | 第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地铁车厢内的耦合散值模拟与热舒适性研究 | 第57-79页 |
| ·物理模型与网格划分 | 第57-61页 |
| ·计算模型与边界条件 | 第61页 |
| ·气流组织分析 | 第61-72页 |
| ·温湿度与速度场的分析 | 第61-67页 |
| ·微风速的分析 | 第67-69页 |
| ·空气龄的分析 | 第69-72页 |
| ·热舒适性分析 | 第72-78页 |
| ·吹风感与EDT的指标分析 | 第72-74页 |
| ·PMV-PPD的指标分析 | 第74-78页 |
| ·小结 | 第78-79页 |
| 第六章 地铁空调方式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79-93页 |
| ·优化思路 | 第79页 |
| ·优化方案一 | 第79-83页 |
| ·优化方案二 | 第83-86页 |
| ·优化方案三 | 第86-92页 |
| ·小结 | 第92-93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后续工作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 致谢 | 第97-9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