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公司“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优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3 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2.1 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16-17页 |
2.1.1 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 | 第16-17页 |
2.1.3 员工的培训 | 第17页 |
2.2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论 | 第17-19页 |
2.2.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 | 第17页 |
2.2.2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特点 | 第17-18页 |
2.2.3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内容 | 第18-19页 |
2.3 订单培养的局限性 | 第19-20页 |
3 DY“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现状 | 第20-28页 |
3.1 DY公司概况 | 第20-22页 |
3.1.1 DY公司与D学院项目实施现状 | 第20页 |
3.1.2 公司发展历程与经营管理 | 第20-21页 |
3.1.3 公司业务概况 | 第21-22页 |
3.2 DY人才需求概况 | 第22-24页 |
3.2.1 人才发展状况 | 第23页 |
3.2.2 人才需求特点 | 第23页 |
3.2.3 人才流失对公司的影响 | 第23-24页 |
3.3 “订单式”人才合作培养方案 | 第24-26页 |
3.4 “提高专业教师”专业能力 | 第26-28页 |
4 DY公司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成效及问题分析 | 第28-35页 |
4.1 问卷调查 | 第28页 |
4.1.1 问卷走访以及说明 | 第28页 |
4.1.2 问卷及访谈结果 | 第28页 |
4.2 成效分析 | 第28-30页 |
4.2.1 调动了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第28-29页 |
4.2.2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用人需求 | 第29页 |
4.2.3 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 | 第29-30页 |
4.3 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4.3.1 订单生“培养计划”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4.3.2 订单管理系统存在问题 | 第31-32页 |
4.3.3 企业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2页 |
4.3.4 “基于订单”的人才培训存在问题 | 第32-33页 |
4.4 订单生流失严重 | 第33-35页 |
5 DY“订单”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 第35-44页 |
5.1 基于订单的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 第35-36页 |
5.1.1 畅通校企沟通 | 第35页 |
5.1.2 尊重技术人才 | 第35-36页 |
5.1.3 重视评估与反馈 | 第36页 |
5.2 完善“以订单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案 | 第36-37页 |
5.2.1 协助合作伙伴机构进行课程改革 | 第36-37页 |
5.2.2 推进合作院校教学方法改革 | 第37页 |
5.2.3 共同开发教材 | 第37页 |
5.2.4 共同建设师资队伍 | 第37页 |
5.3 实施“基于订单”的人才培养管理 | 第37-40页 |
5.3.1 建立订单培养评价体系 | 第37-39页 |
5.3.2 调整订单生甄选制度 | 第39页 |
5.3.3 将DY企业文化融入培训项目 | 第39页 |
5.3.4 加强校企沟通合作 | 第39-40页 |
5.3.5 加强订单学生毕业前后的跟踪调查 | 第40页 |
5.3.6 构建诚信合作 | 第40页 |
5.4 完善DY公司相关管理制度 | 第40-44页 |
5.4.1 重视对企业的文化构建 | 第40-41页 |
5.4.2 更为关心员工的生活 | 第41页 |
5.4.3 制定合理薪酬制度 | 第41-42页 |
5.4.4 有效管理订单培养的成本核算 | 第42页 |
5.4.5 建立法律保障制度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