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概述 | 第12页 |
1.2. 我国结构能源的调整 | 第12-13页 |
1.3. 排放法规 | 第13-16页 |
1.4. 低速双燃料发动机的发展 | 第16-17页 |
1.5. 低速双燃料发动机的分类 | 第17-21页 |
1.5.1. 燃气高压喷射发动机 | 第17-20页 |
1.5.2. 燃气低压喷射发动机 | 第20-21页 |
1.6. 内燃机仿真技术 | 第21-23页 |
1.7. 本文主要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3-26页 |
第2章 双燃料发动机数学模型 | 第26-39页 |
2.1. 基本热力学方程 | 第26-28页 |
2.1.1. 气体状态方程 | 第26页 |
2.1.2. 质量守恒方程 | 第26-27页 |
2.1.3. 能量守恒方程 | 第27-28页 |
2.2. 气缸模型 | 第28-32页 |
2.2.1. 气缸工作容积模型 | 第28页 |
2.2.2. 缸内燃烧模型 | 第28-31页 |
2.2.3. 缸内传热模型 | 第31-32页 |
2.3. 扫气模型 | 第32-33页 |
2.4. 涡轮增压器模型 | 第33-36页 |
2.5. 中冷器模型 | 第36-37页 |
2.6. 控制模型 | 第37-3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RT-Flex50DF发动机仿真模型的建立与标定 | 第39-51页 |
3.1. RT-Flex50DF低速双燃料发动机结构参数 | 第39-42页 |
3.1.1. 基本结构参数 | 第39-40页 |
3.1.2. 进排气系统数据 | 第40-41页 |
3.1.3. 涡轮增压系统数据 | 第41-42页 |
3.2. RT-Flex50DF仿真模型的建立与标定 | 第42-50页 |
3.2.1. 环境模块 | 第44页 |
3.2.2. 管路模块 | 第44页 |
3.2.3. 喷油器模块 | 第44-45页 |
3.2.4. 气缸模块 | 第45-47页 |
3.2.5. RT-Flex50DF低速双燃料发动机的模型标定 | 第47-5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40DF发动机性能预测 | 第51-74页 |
4.1. 基于GTD低速双燃料发动机性能分析 | 第51-60页 |
4.1.1. 气缸压力的分析 | 第52-54页 |
4.1.2. 燃油/燃气消耗率的分析 | 第54-55页 |
4.1.3. 扫气压力的分析 | 第55-56页 |
4.1.4. 排气压力的分析 | 第56-57页 |
4.1.5. 涡后排温的分析 | 第57-58页 |
4.1.6. 空气流量的分析 | 第58-60页 |
4.2.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性能预测 | 第60-63页 |
4.2.1. 灰色预测基本原理 | 第60-61页 |
4.2.2. 灰色预测模型计算 | 第61-63页 |
4.3. GT-POWER仿真性能预测 | 第63-65页 |
4.3.1. Wiebe燃烧模型计算 | 第63-64页 |
4.3.2. 三角形燃烧模型计算 | 第64-65页 |
4.4. 基于RT-Flex50DF发动机性能预测 | 第65-68页 |
4.5. 40 DF仿真模型建立及其可行性分析 | 第68-72页 |
4.5.1. 主要结构参数 | 第68-69页 |
4.5.2. 仿真结果与预测对比分析 | 第69-72页 |
4.5.3. 40DF 模型确认 | 第7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燃气模式稀薄燃烧下发动机性能与排放分析 | 第74-85页 |
5.1. 燃烧模型的校对 | 第74-75页 |
5.2. 过量空气系数对燃气模式性能的影响 | 第75-79页 |
5.2.1. 气缸压力分析 | 第75-76页 |
5.2.2. 气缸温度分析 | 第76-77页 |
5.2.3. 燃气消耗率分析 | 第77-78页 |
5.2.4. CO和HC排放分析 | 第78-79页 |
5.2.5. 联合运行线分析 | 第79页 |
5.3. 喷油时刻对燃气模式性能的影响 | 第79-83页 |
5.3.1. 气缸压力分析 | 第79-80页 |
5.3.2. 气缸温度分析 | 第80-81页 |
5.3.3. 涡前排温分析 | 第81-82页 |
5.3.4. 燃气消耗率分析 | 第82页 |
5.3.5. CO和HC排放分析 | 第82-83页 |
5.3.6. 联合运行线分析 | 第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6章 燃气模式下克服环境条件调制策略 | 第85-103页 |
6.1. 船用发动机工作环境条件标准 | 第85-86页 |
6.2. 环境条件对燃气模式性能影响 | 第86-93页 |
6.2.1. 冷却水温度对燃气模式性能影响 | 第86-90页 |
6.2.2. 环境大气温度对燃气模式性能影响 | 第90-93页 |
6.3. 克服环境条件调制策略 | 第93-101页 |
6.3.1. 调制策略制定 | 第93-96页 |
6.3.2. 中冷器冷却水温度调制验证 | 第96-98页 |
6.3.3. 环境大气温度调制验证 | 第98-10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结论 | 第103-104页 |
展望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1页 |
致谢 | 第111-11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