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

基于热经济性分析及人工神经网络建模的车用有机朗肯循环性能优化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第10-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35页
    1.1 研究背景第19-20页
    1.2 车用内燃机余热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 有机朗肯循环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1-30页
        1.3.1 有机朗肯循环参数优化第23-24页
        1.3.2 有机朗肯循环结构分析第24-25页
        1.3.3 有机朗肯循环关键部件匹配第25-27页
        1.3.4 有机朗肯循环热经济性评价第27-28页
        1.3.5 有机朗肯循环在车用内燃机余热利用领域的应用第28-30页
    1.4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第31-35页
        1.5.1 研究内容第31-34页
        1.5.2 研究目标第34-35页
第2章 车用内燃机有机朗肯循环参数优化及传热特性分析第35-77页
    2.1 简单有机朗肯循环参数优化及传热特性分析第35-49页
        2.1.1 柴油机排气余热特性第35-37页
        2.1.2 简单有机朗肯循环热力学模型第37-39页
        2.1.3 蒸发器换热模型第39-41页
        2.1.4 多目标优化模型第41-43页
        2.1.5 多目标优化决策方法第43-45页
        2.1.6 简单有机朗肯循环优化结果分析第45-49页
    2.2 双有机朗肯循环参数优化及传热特性分析第49-74页
        2.2.1 CNG发动机余热特性第49-53页
        2.2.2 双有机朗肯循环热力学模型第53-56页
        2.2.3 换热器模型第56-59页
        2.2.4 多目标优化模型第59-62页
        2.2.5 参数敏感度分析第62-67页
        2.2.6 双有机朗肯循环优化结果分析第67-74页
    2.3 本章小结第74-77页
第3章 车用内燃机有机朗肯循环热经济性优化第77-119页
    3.1 简单有机朗肯循环热经济性优化第77-98页
        3.1.1 柴油机排气余热特性第77页
        3.1.2 简单有机朗肯循环热力学模型第77-80页
        3.1.3 换热器模型第80页
        3.1.4 经济性模型第80-82页
        3.1.5 多目标优化模型第82-85页
        3.1.6 参数敏感度分析第85-93页
        3.1.7 热经济性优化第93-98页
    3.2 双有机朗肯循环热经济性优化第98-117页
        3.2.1 CNG发动机余热特性第98页
        3.2.2 双有机朗肯循环热力学模型第98-103页
        3.2.3 换热器模型第103页
        3.2.4 经济性模型第103页
        3.2.5 多目标优化模型第103-105页
        3.2.6 参数敏感度分析第105-114页
        3.2.7 热经济性优化第114-117页
    3.3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第4章 基于ANN的有机朗肯循环性能预测及优化第119-147页
    4.1 车用柴油机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第119-124页
        4.1.1 柴油机测试系统第119-120页
        4.1.2 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第120-123页
        4.1.3 试验步骤第123-124页
    4.2 基于ANN的车用ORC系统建模第124-139页
        4.2.1 神经网络模型第124-126页
        4.2.2 模型参数设置第126-134页
        4.2.3 预测精度评价第134-139页
    4.3 基于ANN模型的参数影响规律分析第139-143页
    4.4 基于ANN模型的ORC系统性能优化第143-145页
    4.5 本章小结第145-147页
第5章 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运行特性分析第147-161页
    5.1 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试验研究第147-153页
        5.1.1 试验系统描述第147-150页
        5.1.2 进气压力的影响第150-151页
        5.1.3 运行频率的影响第151-152页
        5.1.4 外接负载电阻的影响第152-153页
    5.2 基于ANN的FPE-LG建模第153-158页
        5.2.1 神经网络建模第153-154页
        5.2.2 模型参数设置第154-156页
        5.2.3 预测模型评价第156-158页
    5.3 基于ANN模型的FPE-LG性能优化第158-159页
    5.4 本章小结第159-161页
结论与展望第161-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77-179页
致谢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滴滤法净化恶臭及VOCs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新型消能伸臂体系减震性能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