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 第10-13页 |
1.3.1 研究的过程 | 第10-11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分层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第13-19页 |
2.1 “分层教学”的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2.1.1 国外对分层教学的研究 | 第13页 |
2.1.2 国内对分层教学的研究 | 第13-14页 |
2.2 “导学案”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2.1 国内对“导学案”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2.2.2 导学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2.3 导学案的概念界定和“分层导学案教学模式” | 第15-17页 |
2.3.1 导学案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3.2 分层导学案教学模式 | 第16-17页 |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4.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7页 |
2.4.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18页 |
2.4.3 因材施教原则 | 第18页 |
2.4.4 人本主义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高中化学“分层导学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19-27页 |
3.1 分层教学的策略 | 第19-22页 |
3.1.1 学生的分层 | 第19-20页 |
3.1.2 教学目标分层 | 第20页 |
3.1.3 教学过程分层 | 第20页 |
3.1.4 分层训练和辅导 | 第20-21页 |
3.1.5 分层检测 | 第21页 |
3.1.6 分层评价 | 第21-22页 |
3.2 导学案编制原则和要求 | 第22-25页 |
3.2.1 导学案编制原则 | 第22-23页 |
3.2.2 导学案编写要求 | 第23-25页 |
3.3 “分层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上的实施流程 | 第25-27页 |
第四章 高中化学“分层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及案例 | 第27-43页 |
4.1 “分层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 | 第27页 |
4.2 案例展示 | 第27-38页 |
4.2.1 新授课《电解质》第二课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案例 | 第27-34页 |
4.2.2 复习课《铝金属材料》计算专题案例分析 | 第34-38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4.3.1 问卷统计 | 第38-40页 |
4.3.2 实验后的统计与分析 | 第40-42页 |
4.3.3 考试成绩分析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第43-45页 |
5.1 结论 | 第43页 |
5.2 反思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