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相关概念 | 第8页 |
1.1.1 构造法 | 第8页 |
1.1.2 构造与存在 | 第8页 |
1.2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8-10页 |
1.3 数学构造法历史背景与其现状 | 第10-11页 |
1.3.1 国外研究的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的现状 | 第11页 |
1.4 研究的目的、方法、意义 | 第11-13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构造法的数学解题探究 | 第13-31页 |
2.1 构造法解题步骤及优点 | 第13页 |
2.2 构造法解题原则 | 第13-16页 |
2.2.1 相似性原则 | 第14页 |
2.2.2 直观性原则 | 第14-15页 |
2.2.3 熟悉化原则 | 第15-16页 |
2.3 构造法解题策略 | 第16-18页 |
2.3.1 直接构造 | 第16-17页 |
2.3.2 间接构造 | 第17-18页 |
2.4 构造法解题的分类 | 第18-31页 |
2.4.1 构造函数 | 第18-22页 |
2.4.2 构造方程 | 第22-24页 |
2.4.3 构造数列 | 第24-25页 |
2.4.4 构造向量 | 第25-26页 |
2.4.5 构造图形法 | 第26-28页 |
2.4.6 构造对偶法 | 第28-29页 |
2.4.7 构造复数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构造法教案设计 | 第31-39页 |
3.1 构造函数求解最值教案设计 | 第31-35页 |
3.2 求数列的通项教案设计(构造法) | 第35-38页 |
3.3 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建议与总结 | 第39-42页 |
4.1 教学建议 | 第39-41页 |
4.1.1 对学生的建议 | 第39-40页 |
4.1.2 对教师的建议 | 第40-41页 |
4.2 误区与总结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