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出租车、公交车对交通流影响研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流模型 | 第17-23页 |
2.1 元胞自动机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1.1 元胞自动机的定义 | 第17页 |
2.1.2 元胞自动机的构成 | 第17-18页 |
2.1.3 元胞自动机的特征 | 第18-19页 |
2.2 交通流元胞自动模型概述 | 第19-22页 |
2.2.1 单车道交通流模型 | 第19-20页 |
2.2.2 双车道交通流模型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考虑出租车运行的双车道交通流模型 | 第23-33页 |
3.1 城市交通流特性分析 | 第23页 |
3.2 模型和演化规则 | 第23-27页 |
3.2.1 模型基本假设 | 第23-24页 |
3.2.2 车辆行驶规则 | 第24-25页 |
3.2.3 车辆换道规则 | 第25-27页 |
3.3 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 | 第27-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考虑出租车停靠行为的双车道交通流模型 | 第33-51页 |
4.1 出租车停靠方式 | 第33-34页 |
4.1.1 随意停靠 | 第33页 |
4.1.2 定点停靠 | 第33-34页 |
4.2 出租车停靠行为特征 | 第34-35页 |
4.2.1 停靠站刻画 | 第34-35页 |
4.2.2 停站时间 | 第35页 |
4.3 出租车定点停靠模型及仿真 | 第35-44页 |
4.3.1 出租车停靠规则 | 第35-36页 |
4.3.2 出租车换道规则 | 第36-37页 |
4.3.3 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 | 第37-44页 |
4.4 出租车不同停靠行为下的交通流建模仿真 | 第44-50页 |
4.4.1 多车站定点停靠模型的建立 | 第44页 |
4.4.2 随意停靠模型的建立 | 第44页 |
4.4.3 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 | 第44-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出租车停靠站和公交车站不同组合对交通流的影响研究 | 第51-57页 |
5.1 出租车停靠站与公交车站的位置关系 | 第51页 |
5.2 出租车停靠站与公交车站组合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5.3 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57-58页 |
6.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