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1.3 研究内容和文章组织结构 | 第13-16页 |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3.2 文章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基于多源视觉的集料级配实时检测系统结构设计 | 第16-26页 |
| 2.1 基于多源视觉的集料级配实时检测系统工作原理 | 第16-21页 |
| 2.1.1 多源集料颗粒图像动态采集方案设计 | 第16-17页 |
| 2.1.2 集料图像颗粒形态特征识别原理 | 第17-19页 |
| 2.1.3 分料仓级配与合成级配计算方法 | 第19-21页 |
| 2.2 集料级配实时检测系统的硬件选型 | 第21-25页 |
| 2.2.1 集料级配实时检测系统的相机选型 | 第21-23页 |
| 2.2.2 集料级配实时检测系统的照明辅助设备选择 | 第23页 |
| 2.2.3 集料级配实时检测系统的图像传输设备选择 | 第23-24页 |
| 2.2.4 分料抽样装置的运动控制器选型 | 第24-25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集料级配数据实时检测软件设计 | 第26-43页 |
| 3.1 集料级配数据实时检测软件的需求分析 | 第26页 |
| 3.2 集料级配数据实时检测软件的关键开发技术 | 第26-30页 |
| 3.2.1.NET开发环境 | 第26-27页 |
| 3.2.2 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 | 第27-29页 |
| 3.2.3 多线程技术 | 第29-30页 |
| 3.2.4 LabVIEW机器视觉软件 | 第30页 |
| 3.3 集料级配数据实时检测软件总体设计 | 第30-36页 |
| 3.3.1 集料级配数据实时检测软件的模型框架设计 | 第30-31页 |
| 3.3.2 集料级配数据实时检测软件的功能设计 | 第31-34页 |
| 3.3.3 集料级配数据实时检测软件的检测流程设计 | 第34-36页 |
| 3.4 集料级配数据实时检测软件详细设计 | 第36-39页 |
| 3.4.1 集料图像动态采集与级配实时检测模块设计 | 第36-37页 |
| 3.4.2 检测软件系统设置模块设计 | 第37-38页 |
| 3.4.3 相机参数设置模块设计 | 第38页 |
| 3.4.4 集料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 第38-39页 |
| 3.4.5 集料抽样装置控制模块设计 | 第39页 |
| 3.5 集料级配数据实时检测软件的数据库设计 | 第39-42页 |
| 3.5.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39-40页 |
| 3.5.2 E-R实体关系图设计 | 第40-41页 |
| 3.5.3 集料级配数据实时检测软件数据库表设计 | 第41-4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集料级配数据实时检测软件实现 | 第43-59页 |
| 4.1 集料级配数据实时检测软件功能模块实现 | 第44-55页 |
| 4.1.1 集料图像动态采集与级配实时检测模块实现 | 第44-48页 |
| 4.1.2 检测软件系统设置模块实现 | 第48-49页 |
| 4.1.3 相机参数设置模块实现 | 第49-51页 |
| 4.1.4 集料数据管理模块实现 | 第51-54页 |
| 4.1.5 集料抽样装置控制模块实现 | 第54-55页 |
| 4.2 集料级配数据实时检测软件的数据库实现 | 第55-58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集料级配数据实时检测软件测试 | 第59-69页 |
| 5.1 软件测试方法分类 | 第59页 |
| 5.2 集料级配数据实时检测软件功能模块测试 | 第59-67页 |
| 5.2.1 功能模块测试用例设计 | 第59-60页 |
| 5.2.2 功能模块测试结果 | 第60-67页 |
| 5.3 集料级配数据实时检测软件性能测试 | 第67-6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集料图像采集效果对比与级配数据检测结果分析 | 第69-76页 |
| 6.1 多源集料图像动态采集效果对比 | 第69-72页 |
| 6.2 实时级配数据检测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72-75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结论 | 第76-78页 |
| 总结 | 第76-77页 |
| 研究内容创新点 | 第77页 |
| 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