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1.2.1 国内外典型工程实例 | 第10-11页 |
1.2.2 交叉隧道地表及既有隧道变形现状研究 | 第11-15页 |
1.2.3 交叉隧道控制措施研究 | 第15-17页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 第17-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0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地铁隧道近接施工分类与评价 | 第22-35页 |
2.1 地铁隧道近接施工的分类 | 第22-23页 |
2.1.1 穿越工程的分类 | 第22-23页 |
2.1.2 地铁隧道近接施工一般分类 | 第23页 |
2.2 近接施工影响程度分区 | 第23-26页 |
2.2.1 邻近度的划分与对策 | 第23-25页 |
2.2.2 交叉近接施工相互影响范围分析 | 第25-26页 |
2.3 穿越既有隧道工程风险因素分析 | 第26-30页 |
2.3.1 工程及水文地质 | 第27-28页 |
2.3.2 既有隧道状况 | 第28-29页 |
2.3.3 新建隧道状况 | 第29-30页 |
2.3.4 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空间位置关系 | 第30页 |
2.4 隧道近接施工受力及变形特性分析 | 第30-34页 |
2.4.1 邻近隧道变形理论分析 | 第30-31页 |
2.4.2 近接隧道变形及受力特性分析 | 第31-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盾构隧道与矿山法隧道合理施工顺序研究 | 第35-64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5-40页 |
3.1.1 出入段线与正线隧道位置关系 | 第35-38页 |
3.1.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8-39页 |
3.1.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9-40页 |
3.1.4 工程环境 | 第40页 |
3.1.5 特殊性岩土对工程的影响 | 第40页 |
3.2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的交叉隧道施工方案比选 | 第40-46页 |
3.2.1 FLAC简介 | 第40-41页 |
3.2.2 屈服准则 | 第41-42页 |
3.2.3 交叉隧道FLAC施工模拟方法 | 第42-46页 |
3.2.4 交叉隧道施工方案比选 | 第46页 |
3.3 新建隧道上穿既有隧道FLAC分析 | 第46-53页 |
3.3.1 上穿隧道地表变形规律分析 | 第46-49页 |
3.3.2 上穿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管片变形影响分析 | 第49-53页 |
3.4 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FLAC分析 | 第53-60页 |
3.4.1 下穿隧道地表变形规律分析 | 第53-56页 |
3.4.2 下穿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衬砌变形影响分析 | 第56-60页 |
3.5 穿越方式的对比与评价 | 第60-62页 |
3.5.1 地表变形规律对比与分析 | 第60页 |
3.5.2 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衬砌变形对比分析 | 第60-6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4 新建隧道穿越既有隧道变形理论计算 | 第64-78页 |
4.1 弹性地基梁理论 | 第64-66页 |
4.1.1 弹性地基梁模型 | 第64-65页 |
4.1.2 弹性地基梁挠度曲线微分方程 | 第65-66页 |
4.2 新建隧道穿越既有隧道变形计算方法 | 第66-68页 |
4.2.1 整体分析方法 | 第66页 |
4.2.2 两阶段分析法 | 第66-68页 |
4.3 新建隧道施工诱发的附加应力场 | 第68-70页 |
4.3.1 隧道施工诱发的土体竖向位移 | 第68-69页 |
4.3.2 隧道施工诱发的土体附加应力 | 第69-70页 |
4.4 新建隧道下穿施工诱发既有隧道沿轴向衬砌竖向变形计算分析 | 第70-76页 |
4.4.1 斜交情况下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衬砌变形计算 | 第70-72页 |
4.4.2 斜交下穿既有隧道衬砌竖向变形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72-75页 |
4.4.3 考虑隧道曲率情况下斜交下穿既有隧道衬砌竖向变形计算 | 第75-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5 新建隧道穿越既有隧道变形控制措施与实测分析 | 第78-96页 |
5.1 新建隧道穿越既有隧道变形控制措施 | 第78-81页 |
5.1.1 新建隧道工法的优化 | 第78-80页 |
5.1.2 地铁隧道影响区域地层加固 | 第80页 |
5.1.3 既有隧道结构加固 | 第80-81页 |
5.2 新建隧道穿越既有隧道最终施工方案 | 第81-84页 |
5.2.1 交叉隧道最终施工工序 | 第81-82页 |
5.2.2 交叉隧道施工控制措施 | 第82-84页 |
5.3 采取加固措施后上穿既有隧道地表及衬砌变形FLAC分析 | 第84-89页 |
5.3.1 模型建立 | 第84页 |
5.3.2 地表变形规律分析 | 第84-87页 |
5.3.3 既有隧道衬砌变形分析 | 第87-89页 |
5.4 监测方案 | 第89-91页 |
5.4.1 监测项目及频率 | 第89-90页 |
5.4.2 巡查对象及巡查内容 | 第90页 |
5.4.3 监测点的布设 | 第90-91页 |
5.5 地表实测与FLAC模拟数据对比分析 | 第91-95页 |
5.5.1 横向剖面地表变形 | 第91-93页 |
5.5.2 沿隧道轴向地表变形 | 第93-9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6.1 结论 | 第96-97页 |
6.2 展望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附录 | 第10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