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 1.2.1 协同创新网络的研究 | 第9-11页 |
| 1.2.2 企业管理团队创新能力的研究 | 第11-13页 |
| 1.2.3 网络视角下的创新能力研究 | 第13-16页 |
|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第16-20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3.2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 第20-29页 |
| 2.1 理论依据 | 第20-25页 |
| 2.1.1 协同创新 | 第20-21页 |
| 2.1.2 社会网络 | 第21-23页 |
| 2.1.3 共生理论 | 第23-24页 |
| 2.1.4 生命周期理论 | 第24-25页 |
| 2.2 概念界定 | 第25-29页 |
| 2.2.1 协同创新网络 | 第25-26页 |
| 2.2.2 协同创新网络关系强度 | 第26-27页 |
| 2.2.3 共生行为 | 第27页 |
| 2.2.4 管理团队创新能力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管理团队创新能力协同培养的博弈分析 | 第29-39页 |
| 3.1 管理团队创新能力协同培养主体 | 第29-30页 |
| 3.1.1 管理团队创新能力直接培养主体 | 第29页 |
| 3.1.2 管理团队创新能力间接培养主体 | 第29-30页 |
| 3.2 协同培养博弈过程分析 | 第30-33页 |
| 3.2.1 基本假设与模型构建 | 第30-31页 |
| 3.2.2 演化博弈均衡性分析 | 第31-33页 |
| 3.3 协同培养博弈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 3.4 博弈模型中管理团队创新能力提升机理 | 第36-37页 |
| 3.5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协同创新网络关系强度与管理团队创新能力 | 第39-50页 |
| 4.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第39-42页 |
| 4.1.1 研究假设 | 第39-42页 |
| 4.1.2 模型构建 | 第42页 |
| 4.2 问卷设计与数据处理 | 第42-43页 |
| 4.2.1 问卷设计 | 第42页 |
| 4.2.2 数据收集 | 第42-43页 |
| 4.3 描述性统计 | 第43页 |
| 4.4 信度检验 | 第43-44页 |
| 4.5 效度检验 | 第44-45页 |
| 4.6 假设检验 | 第45-48页 |
| 4.6.1 网络关系强度与企业管理团队创新能力的直接关系模型 | 第45-46页 |
| 4.6.2 网络关系强度对管理团队创新能力影响的中介变量模型 | 第46-48页 |
| 4.7 实证模型中管理团队创新能力提升机理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协同创新网络视角下企业管理团队创新能力提升对策 | 第50-52页 |
| 5.1 明确协同创新网络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 第50页 |
| 5.2 增强协同创新网络关系强度 | 第50页 |
| 5.3 推动协同创新网络中合作平台的构建 | 第50-51页 |
| 5.4 制定合理的协同创新网络利益分配机制 | 第51页 |
| 5.5 政府为管理团队创新能力的协同培养提供政策支持 | 第51-5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 附录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