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3 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4-23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4-20页 |
2.1.1 绩效考核的相关概念 | 第14-17页 |
2.1.2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之间的关系 | 第17-18页 |
2.1.3 绩效考核的常用方法 | 第18-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期望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公平理论 | 第21页 |
2.2.3 激励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XZG公司基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 第23-32页 |
3.1 XZG公司现状 | 第23-24页 |
3.1.1 XZG公司简介 | 第23页 |
3.1.2 XZG公司的组织结构 | 第23-24页 |
3.2 XZG公司基层管理人员现状分析 | 第24-27页 |
3.2.1 XZG基层管理人员的界定 | 第24页 |
3.2.2 XZG基层管理人员结构分析 | 第24-26页 |
3.2.3 基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特殊性 | 第26-27页 |
3.3 XZG公司基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3.3.1 XZG公司基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组织 | 第27-28页 |
3.3.2 XZG公司基层管理人员现行绩效考核方法 | 第28-29页 |
3.4 XZG公司基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调查问卷分析 | 第29-30页 |
3.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9页 |
3.4.2 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 第29-30页 |
3.5 XZG公司基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3.5.1 绩效考核方案与公司战略目标结合不紧密 | 第30页 |
3.5.2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 | 第30页 |
3.5.3 绩效考核评估随意性大 | 第30-31页 |
3.5.4 与员工沟通不足 | 第31页 |
3.5.5 考核体系运行机制不科学 | 第31页 |
3.5.6 基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不足 | 第31-32页 |
第四章 XZG公司基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优化 | 第32-50页 |
4.1 方案的构建原则和构建思路及流程 | 第32-34页 |
4.1.1 构建的原则 | 第32-33页 |
4.1.2 构建的思路及流程 | 第33-34页 |
4.2 基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主体及考核对象分析 | 第34-37页 |
4.2.1 考核主体分析 | 第34-35页 |
4.2.2 考核对象岗位分析 | 第35-37页 |
4.3 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 | 第37-40页 |
4.3.1 KPI的设计方法(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 第37-38页 |
4.3.2 KBI的设计方法(关键行为考核指标) | 第38-39页 |
4.3.3 滚动GS的设计方法(目标考核指标) | 第39-40页 |
4.3.4 NNI的设计方法(否决项指标) | 第40页 |
4.4 XZG公司基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 第40-50页 |
4.4.1 绩效考核指标的提取 | 第40-44页 |
4.4.2 绩效指标权重确定 | 第44-46页 |
4.4.3 基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确定 | 第46-48页 |
4.4.4 绩效考核结果确定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基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 | 第50-56页 |
5.1 绩效考核前期的准备工作 | 第50页 |
5.1.1 建立绩效考核小组 | 第50页 |
5.1.2 考核办法宣讲 | 第50页 |
5.1.3 考核小组成员的培训 | 第50页 |
5.2 绩效考核的周期和流程 | 第50-52页 |
5.2.1 考核周期确定 | 第50-51页 |
5.2.2 考核流程确定 | 第51-52页 |
5.3 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 第52-53页 |
5.3.1 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 | 第52页 |
5.3.2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 第52-53页 |
5.4 绩效考核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53-56页 |
5.4.1 组织保障 | 第53-54页 |
5.4.2 制度保障 | 第54页 |
5.4.3 沟通保障 | 第54页 |
5.4.4 培训保障 | 第54-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结论 | 第56页 |
6.2 展望与不足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1 | 第62-64页 |
附录2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