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创业教育、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1 本文的理论意义第12-13页
        1.2.2 本文的实践意义第13页
    1.3 本文的创新点第13-14页
    1.4 研究框架第14-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29页
    2.1 理论基础第16-17页
        2.1.1 计划行为理论第16页
        2.1.2 社会认知理论第16-17页
        2.1.3 模式识别理论第17页
    2.2 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综述第17-19页
        2.2.1 创业教育的内涵第17-18页
        2.2.2 创业教育的发展及研究第18-19页
        2.2.3 创业教育的维度与测量第19页
    2.3 关于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研究综述第19-22页
        2.3.1 创业机会的内涵第19-20页
        2.3.2 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内涵第20-21页
        2.3.3 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维度与测量第21-22页
    2.4 关于创业环境的研究综述第22-25页
        2.4.1 创业环境的内涵第22-23页
        2.4.2 创业环境的维度模型第23-24页
        2.4.3 创业环境的维度与测量第24-25页
    2.5 关于创业意愿的研究综述第25-28页
        2.5.1 创业意愿的内涵第25-26页
        2.5.2 创业意愿的理论模型第26-27页
        2.5.3 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第27-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第29-36页
    3.1 理论研究模型第29页
    3.2 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第29-30页
    3.3 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中介作用第30-32页
        3.3.1 创业教育与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关系探究第30-31页
        3.3.2 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与创业意愿的关系探究第31-32页
        3.3.3 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中介作用第32页
    3.4 创业环境的调节作用第32-33页
    3.5 被调节的中介作用第33-34页
    3.6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研究设计第36-50页
    4.1 研究设计第36-37页
    4.2 变量分析与问卷设计第37-40页
        4.2.1 创业教育第37-38页
        4.2.2 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第38页
        4.2.3 创业环境第38-39页
        4.2.4 创业意愿第39-40页
    4.3 小样本测验第40-49页
        4.3.1 信度分析第40-43页
        4.3.2 因子分析第43-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实证分析第50-64页
    5.1 数据回收与描述统计第50-51页
    5.2 问卷信度和因子分析第51-54页
        5.2.1 信度分析第51页
        5.2.2 效度分析第51-54页
    5.3 相关性分析第54-55页
    5.4 回归分析及假设验证第55-63页
        5.4.1 直接作用检验第56-57页
        5.4.2 中介作用检验第57-60页
        5.4.3 调节作用检验第60-62页
        5.4.4 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检验第62-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64-69页
    6.1 研究结论及管理建议第64-67页
        6.1.1 研究结论第64-65页
        6.1.2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第65-66页
        6.1.3 管理建议第66-67页
    6.2 局限性及展望第67-69页
        6.2.1 局限性第67-68页
        6.2.2 展望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附录第75-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ZG公司基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研究
下一篇:知识搜索对突破性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