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段英语多元评价的校本化实践研究--以上海市x区x小学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课程性质决定评价的多元化发展 | 第9-10页 |
1.1.2 课程改革呼唤评价的校本化实施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8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过程 | 第18-19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4页 |
2.1.1 评价 | 第19-21页 |
2.1.2 多元评价 | 第21-23页 |
2.1.3 多元评价的校本化实践 | 第23-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2.2.1 多元智能理论 | 第24-26页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6-27页 |
2.2.3 人本主义理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低年段英语多元评价的校本化实施现状调研 | 第29-41页 |
3.1 问卷调查的设计实施 | 第29-33页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9-30页 |
3.1.2 调查对象背景资料 | 第30-33页 |
3.2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第33-38页 |
3.2.1 教师层面的评价现状及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3.2.2 学生(家长)层面的评价现状及结果分析 | 第34-38页 |
3.3 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 第38-41页 |
3.3.1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8-40页 |
3.3.2 改进建议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低年段英语多元评价的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 | 第41-57页 |
4.1 明确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模式 | 第41-44页 |
4.1.1 多元评价主体的选择 | 第41-42页 |
4.1.2 低年段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案例 | 第42-44页 |
4.2 制定和细化多维度评价内容 | 第44-46页 |
4.2.1 《低年段评价指南》中对评价维度的界定 | 第44-45页 |
4.2.2 低年段多维度评价内容的确立 | 第45-46页 |
4.3 拟定校本化的多元评价计划 | 第46-48页 |
4.3.1 多元评价计划拟定的依据 | 第47页 |
4.3.2 多元评价计划案例及解析 | 第47-48页 |
4.4 规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选择 | 第48-52页 |
4.4.1 选择校本化评价方式的原则 | 第48-50页 |
4.4.2 低年段多样化的校本化评价方式案例 | 第50-52页 |
4.5 探索评价结果的多元呈现路径 | 第52-57页 |
4.5.1 多元评价结果的呈现原则 | 第52-55页 |
4.5.2 多元评价结果的呈现载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一 | 第61-63页 |
附录二 | 第63-65页 |
附录三 | 第65-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