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教师压力现状与对策研究--以C大学为个案
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导言 | 第11-2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3页 |
(一) 关于“教师压力”的相关研究 | 第14-19页 |
(二) 关于“高校女教师”的相关研究 | 第19-23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一) 教师压力 | 第23-24页 |
(二) 高校女教师 | 第24-25页 |
五、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六、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6-2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第一章 C大学女教师压力现状 | 第28-53页 |
第一节 C大学女教师压力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8-31页 |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8-31页 |
二、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 | 第31页 |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第31-52页 |
一、压力表现的总体情况 | 第32-46页 |
(一) 身心压力的总体表征 | 第32-35页 |
(二) 工作压力的总体特征 | 第35-40页 |
(三) 家庭生活压力的总体特征 | 第40-45页 |
(四) 社会生活压力的总体特征 | 第45-46页 |
二、不同群体女教师压力特点分析 | 第46-52页 |
(一) 不同年龄女教师压力特点分析 | 第46-47页 |
(二) 不同民族女教师压力特点分析 | 第47-48页 |
(三) 不同职称女教师压力特点分析 | 第48-49页 |
(四) 不同专业女教师压力特点分析 | 第49-50页 |
(五) 有无“双肩挑”女教师压力特点分析 | 第50-51页 |
(六) 不同婚姻子女状况女教师压力特点分析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二章 C大学女教师产生压力的原因分析 | 第53-71页 |
第一节 外部环境因素 | 第53-65页 |
一、社会环境因素 | 第53-58页 |
(一)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生活节奏加快 | 第53-55页 |
(二) 社会文化加速变迁,信息传播快速更迭 | 第55-56页 |
(三) 社会赋予较高期望,给予较少社会回报 | 第56-58页 |
二、高校环境因素 | 第58-64页 |
(一) 高校制度环境 | 第58-61页 |
(二) 高校物质环境 | 第61-62页 |
(三) 高校组织文化环境 | 第62-64页 |
三、家庭环境压力因素 | 第64-65页 |
(一) 家庭——工作交互冲突因素 | 第64-65页 |
(二) 家庭经济压力因素 | 第65页 |
第二节 个人内部因素 | 第65-70页 |
一、个性影响 | 第66-68页 |
(一) 教师个性倾向性因素 | 第66页 |
(二) 教师个性心理特征因素 | 第66-67页 |
(三) 教师自我意识因素 | 第67-68页 |
二、个体心理过程的影响 | 第68-70页 |
(一) 教师个人认知因素 | 第68-69页 |
(二) 教师个人情绪情感因素 | 第69页 |
(三) 教师个人意志因素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三章 缓解高校女教师压力的对策建议 | 第71-82页 |
第一节 建立缓解女教师压力的外部环境 | 第71-78页 |
一、外部社会环境支持 | 第71-73页 |
二、外部学校环境支持 | 第73-77页 |
三、外部家庭环境支持 | 第77-78页 |
第二节 教师个人积极主动调适压力 | 第78-81页 |
一、了解自我,正确认知和评估压力 | 第78-79页 |
二、主动寻求各方支持,掌握合适的缓解方法 | 第79-80页 |
三、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提高抗压能力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语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附录 | 第90-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