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析框架的构建及实证研究--《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分析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8-20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2 学习分析概述 | 第21-27页 |
2.1 学习分析的介绍 | 第21-24页 |
2.1.1 学习分析的定义 | 第21页 |
2.1.2 学习分析的特点 | 第21-22页 |
2.1.3 学习分析的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2.1.4 学习分析的挑战 | 第23-24页 |
2.2 学习分析的理论研究 | 第24-26页 |
2.2.1 学习分析技术与大数据 | 第24-25页 |
2.2.2 学习分析与教育数据挖掘 | 第25页 |
2.2.3 网站分析 | 第25页 |
2.2.4 学术分析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学习分析的框架构建 | 第27-42页 |
3.1 学习分析核心要素构成 | 第28-37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28页 |
3.1.2 数据集分析 | 第28-34页 |
3.1.3 学生的学习 | 第34页 |
3.1.4 反馈 | 第34-36页 |
3.1.5 干预和预测 | 第36-37页 |
3.2 学习分析的过程 | 第37-38页 |
3.3 学习分析框架构建 | 第38-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学习分析在高职《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 第42-59页 |
4.1 确定研究分析目标 | 第42-44页 |
4.1.1 课程介绍 | 第42页 |
4.1.2 确定学习者 | 第42页 |
4.1.3 平台的选择 | 第42-44页 |
4.2 工具的选择 | 第44-47页 |
4.2.1 界面的介绍 | 第44-46页 |
4.2.2 Ucinet数据分析格式 | 第46页 |
4.2.3 功能特性 | 第46-47页 |
4.3 案例分析和结果可视化 | 第47-55页 |
4.3.1 师生交互学习行为分析 | 第47-53页 |
4.3.2 学习内容的分析 | 第53-55页 |
4.4 反馈和干预 | 第55-56页 |
4.5 干预后的结果和建议 | 第56-57页 |
4.5.1 干预后的结果 | 第56-57页 |
4.5.2 建议 | 第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5 学习分析的应用策略探讨 | 第59-64页 |
5.1 高职学校数据管理上的策略 | 第59-60页 |
5.2 隐私和安全的策略 | 第60页 |
5.3 多角度的数据分析 | 第60-63页 |
5.3.1 学习模块的分析 | 第60-61页 |
5.3.2 学习时间的偏好分析 | 第61-62页 |
5.3.3 情感表达分析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学习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