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1.1.1 学习品质成为各国早期教育改革的重点 | 第10页 |
1.1.2 学习品质是幼小衔接的关键 | 第10-11页 |
1.1.3 研究者自身的兴趣与经验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4页 |
第2章 研究综述 | 第14-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2.1.1 美术活动 | 第14页 |
2.1.2 学习品质 | 第14-16页 |
2.1.3 美术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 | 第16页 |
2.2 关于幼儿美术活动的国内外研究 | 第16-19页 |
2.2.1 关于幼儿美术活动的国内研究 | 第16-18页 |
2.2.2 关于幼儿美术活动的国外研究 | 第18-19页 |
2.3 关于学习品质的国内外研究 | 第19-23页 |
2.3.1 关于学习品质的国内研究 | 第19-22页 |
2.3.2 关于学习品质的国外研究 | 第22-23页 |
2.4 美术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国内外研究 | 第23-24页 |
2.4.1 美术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国内研究 | 第23页 |
2.4.2 美术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国外研究 | 第23-24页 |
2.5 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分析 | 第24-26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6-34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3.3 研究框架 | 第27页 |
3.4 研究对象 | 第27-28页 |
3.5 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3.5.1 观察法 | 第29页 |
3.5.2 访谈法 | 第29-30页 |
3.5.3 实物分析法 | 第30页 |
3.5.4 文献法 | 第30页 |
3.5.5 资料的处理 | 第30-31页 |
3.6 理论基础 | 第31-34页 |
3.6.1 福禄贝尔的美育思想 | 第31-32页 |
3.6.2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 第32页 |
3.6.3 《指南》的理论启示 | 第32-34页 |
第4章 美术活动中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 第34-66页 |
4.1 教师对学习品质的认识 | 第34-35页 |
4.2 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学习品质各纬度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 第35-56页 |
4.2.1 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好奇心与兴趣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 第35-41页 |
4.2.2 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计划性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 第41-44页 |
4.2.3 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坚持性与专注性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 第44-48页 |
4.2.4 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 第48-52页 |
4.2.5 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 第52-54页 |
4.2.6 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反思与解释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 第54-56页 |
4.3 美术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成功经验 | 第56-60页 |
4.4 美术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不足 | 第60-63页 |
4.5 研究结论 | 第63-66页 |
第5章 教育建议 | 第66-76页 |
5.1 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儿童观 | 第66-67页 |
5.2 幼儿园课题组教研要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 第67-68页 |
5.3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对学习品质的深入认识 | 第68-69页 |
5.4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 第69-72页 |
5.4.1 幼儿园美术教学要注重小组教学的方式 | 第69页 |
5.4.2 美术活动中要重视幼儿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第69-70页 |
5.4.3 美术活动中要提供给幼儿多种表达自我的方式 | 第70-72页 |
5.5 创造有利于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环境 | 第72-76页 |
5.5.1 物质环境—材料多样且充分 | 第72-73页 |
5.5.2 精神环境—教师表扬与鼓励、情境创设 | 第73-76页 |
结语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 第82-86页 |
附录一: 美术活动中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观察记录表 | 第82-83页 |
附录二: 教师对幼儿学习品质认识与培养的访谈提纲 | 第83-84页 |
附录三: 学习故事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