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地名的语言和文化分析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一、 安阳的地理历史概况 | 第9-10页 |
| 二、 研究对象、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 三、 安阳地名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四、 调查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安阳地名的命名理据考察 | 第13-23页 |
| 一、 安阳地名的内部结构 | 第13-16页 |
| 二、 安阳地名中通名的命名 | 第16-17页 |
| (一) 表示地形水文等地理实体的通名类聚 | 第16页 |
| (二) 表示人文地理实体的通名类聚 | 第16-17页 |
| 三、 安阳市地名中专名的命名 | 第17-23页 |
| (一) 以姓氏命名 | 第18-19页 |
| (二) 以地理位置词命名 | 第19页 |
| (三) 以民间或历史传说命名 | 第19-20页 |
| (四) 因政策或政治因素命名 | 第20-21页 |
| (五) 古地名 | 第21-22页 |
| (六) 因古代官宦显贵、名人志士命名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安阳地名中专名的语法结构 | 第23-27页 |
| 一、 单纯词专名 | 第23-24页 |
| 二、 合成词专名 | 第24-27页 |
| (一) 偏正型结构专名 | 第24-25页 |
| (二) 联合结构专名 | 第25页 |
| (三) 动宾结构专名 | 第25页 |
| (四) 主谓结构专名 | 第25页 |
| (五) 数量结构专名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安阳地名词汇的修辞特点 | 第27-31页 |
| 一、 借代 | 第27-28页 |
| (一) 以当地居住者从事的主要职业命名 | 第27页 |
| (二) 以自然物或人文景观为标志而命名 | 第27-28页 |
| (三) 以主要的商贸活动命名 | 第28页 |
| (四) 以主要物产或特产命名 | 第28页 |
| (五) 以主要厂矿、工厂命名 | 第28页 |
| 二、 比拟 | 第28-29页 |
| 三、 比喻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安阳地名的历史演变 | 第31-35页 |
| 一、 政权更替、政局变化、政策改变 | 第31页 |
| 二、 彰显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 第31-32页 |
| 三、 避免混淆 | 第32页 |
| 四、 简化地名或俗称地名 | 第32页 |
| 五、 雅化或谐称地名 | 第32-33页 |
| 六、 地名历时演变的趋势 | 第33-35页 |
| (一) 地名词汇的规范化 | 第33-34页 |
| (二) 地名词汇的典雅化 | 第34页 |
| (三) 简洁化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安阳地名的文化分析 | 第35-43页 |
| 一、 地名与文化的关系 | 第35页 |
| 二、 地名与宗族文化 | 第35-38页 |
| (一) 以封地为姓 | 第36页 |
| (二) 以国名为姓 | 第36-37页 |
| (三) 以采邑名为姓 | 第37页 |
| (四) 以其他地名为姓 | 第37-38页 |
| 三、 地名与宗教信仰 | 第38-39页 |
| 四、 地名与图腾 | 第39-43页 |
| 结语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