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乡土史教材编写与运用举例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沈阳地区乡土史教材编写的重要性与可能性 | 第13-16页 |
(一) 重要性 | 第13-15页 |
(二) 可能性 | 第15-16页 |
二、沈阳地区乡土史教材编写原则 | 第16-18页 |
(一) 突显地方性原则 | 第16页 |
(二) 紧扣教材原则 | 第16页 |
(三) 科学性原则 | 第16-17页 |
(四) 实用性原则 | 第17-18页 |
三、沈阳地区乡土史教材编写尝试 | 第18-42页 |
前言 | 第18-19页 |
第一课 沈阳地名由来 | 第19-20页 |
第二课 最早的沈阳居民—“新乐人” | 第20-21页 |
第三课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 | 第21-22页 |
第四课 初期近代化进行 | 第22-23页 |
第五课 “清末新政”在沈阳的发展 | 第23-27页 |
第六课 “五四运动”在奉天 | 第27-28页 |
第七课 中国共产党在奉天的活动—中共满洲省委 | 第28-29页 |
第八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第29-30页 |
第九课 奉系军阀管辖 | 第30-33页 |
第十课 将领的摇篮—东北陆军讲武堂 | 第33-36页 |
第十一 课殖民统治下的奉天城—“九·一八”事变 | 第36-39页 |
第十二 课共和国的“长子”—建国初期的发展 | 第39-40页 |
第十三 课沈阳城的名胜古迹 | 第40-42页 |
四、乡土史教材运用案例 | 第42-49页 |
(一) 导入新课时引用乡土史教材内容 | 第42-43页 |
(二) 教学过程中穿插乡土史教材内容 | 第43-45页 |
(三) 教学过程结束时,增添教材内容丰富教学 | 第45-46页 |
(四) 以乡土史为内容进行专题授课 | 第46-49页 |
五、《沈阳历史》编写反思 | 第49-51页 |
(一) 编写困难 | 第49页 |
(二) 需完善之处 | 第49页 |
(三) 编写建议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