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诗歌教育实践探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三、研究意义及方法 | 第15-18页 |
第一章 实施诗歌教育的思考 | 第18-28页 |
第一节 诗歌与生命的关联 | 第18-21页 |
一、诗歌与情感 | 第18-19页 |
二、诗歌与想象 | 第19-20页 |
三、诗歌与语言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诗歌教育的开展 | 第21-28页 |
一、诗歌教育在时空中的拓展 | 第21-24页 |
二、诗歌教育在形式上的拓展 | 第24-28页 |
第二章 萧萧的诗歌创作及诗学建构 | 第28-40页 |
第一节 萧萧的诗歌创作 | 第28-33页 |
一、萧萧的诗歌作品 | 第29-31页 |
二、萧萧的诗作特色 | 第31-33页 |
第二节 萧萧的诗学建构 | 第33-40页 |
一、萧萧的诗歌创作观 | 第33-35页 |
二、萧萧的诗评 | 第35-40页 |
第三章 萧萧的诗歌教育实践 | 第40-60页 |
第一节 萧萧的诗歌教学 | 第40-48页 |
一、萧萧诗歌教学的理念 | 第40-43页 |
二、金针度人,透过文字来指导爱诗的青少年 | 第43-48页 |
第二节 萧萧诗教活动 | 第48-60页 |
一、拓展诗歌传播园地 | 第48-51页 |
二、推动诗歌交流与研讨 | 第51-54页 |
三、开展诗歌创意活动 | 第54-60页 |
第四章 萧萧诗歌教育实践的启示 | 第60-70页 |
第一节 中学诗教状况分析 | 第60-64页 |
一、诗歌教学的状况 | 第60-63页 |
二、诗歌交流的状况 | 第63-64页 |
第二节 萧萧诗歌教育实践对诗歌教育的启示 | 第64-70页 |
一、以诗歌教育于带动地区文化建设 | 第64-65页 |
二、融诗歌教育于学校人文素养的培养 | 第65-66页 |
三、把诗歌教学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 | 第66-70页 |
结语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 | 第77-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