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一、引言 | 第14-24页 |
(一) 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 中国关于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第14-16页 |
2. 西方关于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第16-18页 |
(二) 研究价值 | 第18-24页 |
1. 理论价值 | 第19-21页 |
2. 实践价值 | 第21-24页 |
二、道德情感在学生个体品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及当前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4-32页 |
(一) 道德情感概述 | 第24-28页 |
1. 情感与道德的关系 | 第24-26页 |
2. 道德情感的含义、分类及特点 | 第26-28页 |
(二) 道德情感在学生个体品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 第28-30页 |
1. 道德情感促进个体道德知识的学习 | 第29页 |
2. 道德情感推动个体道德的自律 | 第29页 |
3. 道德情感驱动个体道德行为的发生 | 第29-30页 |
4. 道德情感带动个体道德人格的完善 | 第30页 |
(三) 当前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32页 |
1. 当前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2. 原因分析 | 第32页 |
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渠道 | 第32-37页 |
(一) 课程目标是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32-34页 |
1. 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 | 第32-33页 |
2. 课程教学与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 第33页 |
3. 课程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 | 第33-34页 |
(二) 课程教学内容是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内容 | 第34-37页 |
1. 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主要内容 | 第34-35页 |
2. 课程教学内容是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方面 | 第35-37页 |
(三) 课程教学为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提供各项保障措施 | 第37页 |
1. 课程教学提供的课时、教材、教学评价等保障措施 | 第37页 |
2. 课程教学提供的教师保障 | 第37页 |
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策略思考 | 第37-53页 |
(一) 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应符合小学生道德情感的特点 | 第38-41页 |
1. 小学生道德情感的特点 | 第38-39页 |
2. 依据小学生道德情感的特点实施课程教学 | 第39-41页 |
(二) 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应符合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水平 | 第41-44页 |
1. 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水平 | 第41-42页 |
2. 依据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水平实施课程教学 | 第42-44页 |
(三) 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应遵循道德情感发展的规律性 | 第44-47页 |
1. 以自我觉知为生长点——情感体验 | 第44-45页 |
2. 以推己及人为发展点——情感迁移 | 第45-46页 |
3. 以情感互动为提升点——情感共鸣 | 第46页 |
4. 以情感升华为落脚点——情感内化 | 第46-47页 |
(四) 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具体方法 | 第47-53页 |
1. 以境生情,启发情感体验 | 第47-49页 |
2. 以情激情,促使情感迁移 | 第49-50页 |
3. 以诚动情,推动情感共鸣 | 第50-51页 |
4. 以践育情,实现情感内化 | 第51-52页 |
5. 以知促情,达到情理交融 | 第52-53页 |
五、提高教师自身道德情感素养,有效落实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 第53-59页 |
(一) 教师道德情感素养与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关系 | 第53-54页 |
1. 教师丰富的情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情感的基础 | 第53-54页 |
2. 教师的真情感化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 第54页 |
(二) 提高教师自身道德情感素养,提升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实效 | 第54-59页 |
1. 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寓情于教 | 第55-57页 |
2. 提高情感教学的艺术,以情优教 | 第57-59页 |
结束语 | 第59-6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