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并联拾放机器人参数化设计及模态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引言第8页
    1.2 并联拾放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8-11页
        1.2.1 并联机器人的研究现状第8-10页
        1.2.2 并联拾放机器人的发展趋势第10-11页
    1.3 机械产品参数化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1-12页
        1.3.1 机械产品参数化设计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机械产品参数化设计发展趋势第12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2-14页
第二章 并联拾放机器人参数化设计方案设计第14-24页
    2.1 引言第14页
    2.2 并联拾放机器人参数化设计总体方案设计第14-17页
        2.2.1 并联拾放机器人三维模型及应用背景第14-15页
        2.2.2 并联拾放机器人参数化设计总体方案第15-17页
    2.3 并联拾放机器人的运动学正反解和工作空间研究第17-23页
        2.3.1 并联拾放机器人的正解研究第17-19页
        2.3.2 并联拾放机器人的反解研究第19-20页
        2.3.3 并联拾放机器人工作空间研究第20-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并联拾放机器人正反解参数化软件平台设计第24-38页
    3.1 引言第24页
    3.2 并联拾放机器人正反解参数化软件平台总体结构第24-26页
    3.3 并联拾放机器人正解模块相关研究第26-31页
    3.4 并联拾放机器人反解模块相关研究第31-36页
    3.6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并联拾放机器人三维模型参数化设计第38-54页
    4.1 引言第38页
    4.2 并联拾放机器人三维模型参数化总体构建第38-40页
        4.2.1 三维模型参数化总体方案第38-40页
        4.2.2 三维模型参数化软件平台设计第40页
    4.3 并联拾放机器人三维模型参数化相关研究第40-52页
        4.3.1 总体方案软件界面与 Pro/E 接口的实现第40-43页
        4.3.2 零件模型特征显示第43-47页
            4.3.2.1 零件模型显示第43-45页
            4.3.2.2 模型特征显示第45-47页
        4.3.3 零件模型参数化第47-49页
        4.3.4 零件模型尺寸操作第49页
        4.3.5 零件模型关系式操作第49页
        4.3.6 数据库程序开发第49-52页
        4.3.7 三维模型参数化实现第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并联拾放机器人模态分析第54-60页
    5.1 引言第54页
    5.2 并联拾放机器人模态分析原理第54-55页
        5.2.1 模态分析基础第54-55页
        5.2.2 模态分析的一般步骤第55页
    5.3 并联拾放机器人整机模态分析第55-59页
        5.3.1 并联拾放机器人有限元模型创建第55-57页
        5.3.2 并联拾放机器人模态求解结果分析第57-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金属丝网编织机控制系统研究
下一篇:灾害现场环境下被动自适应机器人运动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