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图表目录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25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3-14页 |
1.1.1 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材结构的变化 | 第13页 |
1.1.2 高中生地理能力的缺失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 | 第13-14页 |
1.1.3 地理学科特性的基本要求 | 第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1 提高教师对活动性课文的认识 | 第14页 |
1.2.2 促进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 第14-15页 |
1.2.3 丰富活动性课文研究理论体系 | 第15页 |
1.2.4 深化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3.3 研究现状评析 | 第22-23页 |
1.4 研究方法及路线 | 第23-2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 教材“活动系统”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2.1 杜威的“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 | 第25-26页 |
2.2 活动教学理论 | 第26页 |
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6-27页 |
2.4 地理新课程改革理论 | 第27-28页 |
2.5 小结 | 第28-29页 |
3 地理教材“活动系统”的概述 | 第29-41页 |
3.1 地理教材“活动系统”的界定 | 第29-30页 |
3.2 地理教材“活动系统”的分类 | 第30-31页 |
3.3 地理教材不同类型活动的功能 | 第31-40页 |
3.3.1 问题解决型活动的功能 | 第32-35页 |
3.3.2 技能操作型活动的功能 | 第35-37页 |
3.3.3 开放交流型活动的功能 | 第37-40页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4 地理教材“活动系统”认识与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41-58页 |
4.1 调查基本情况 | 第41-42页 |
4.1.1 调查的目的 | 第41页 |
4.1.2 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 第41-42页 |
4.2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42-55页 |
4.2.1 教师对“活动系统”的认识 | 第42-44页 |
4.2.2 “活动系统”的实施现状 | 第44-55页 |
4.3 调查的结论 | 第55-57页 |
4.4 小结 | 第57-58页 |
5 运用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策略 | 第58-78页 |
5.1 运用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 | 第58-60页 |
5.1.1 参与性原则 | 第58页 |
5.1.2 操作性原则 | 第58-59页 |
5.1.3 引导性原则 | 第59页 |
5.1.4 开放性原则 | 第59页 |
5.1.5 主体性原则 | 第59-60页 |
5.2 运用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培养学生能力的一般策略 | 第60-68页 |
5.2.1 提高教师的认识 | 第61页 |
5.2.2 关注内容的挖掘 | 第61-64页 |
5.2.3 重视实施的技巧 | 第64-68页 |
5.3 运用地理教材问题解决型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策略 | 第68-73页 |
5.3.1 补充活动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 第68-69页 |
5.3.2 优化活动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 | 第69-71页 |
5.3.3 丰富活动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 第71-73页 |
5.4 运用地理教材技能操作型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策略 | 第73-74页 |
5.4.1 细化活动的步骤,保证学生的操作 | 第73页 |
5.4.2 增强活动的体验,突显学生的主体 | 第73-74页 |
5.5 运用地理教材开放交流型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策略 | 第74-77页 |
5.5.1 创造活动的机会,确保学生的参与 | 第74-75页 |
5.5.2 呈现活动的任务,驱动学生的思路 | 第75-76页 |
5.5.3 提供活动的指导,明确学生的方向 | 第76-77页 |
5.6 小结 | 第77-7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6.1 基本结论 | 第78-79页 |
6.2 存在问题 | 第79-80页 |
6.3 前景展望 | 第80-81页 |
附录1 | 第81-84页 |
附录2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