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课改前课后习题出现的特点 | 第10-19页 |
一、习题设置题量大、抓基础、重考试 | 第11-13页 |
二、习题设置重视诵读、感受韵味 | 第13-14页 |
三、习题设置缺乏多样、缺少趣味 | 第14-16页 |
四、答案设置单一化、标准化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课改后课后习题出现的特点 | 第19-26页 |
一、习题设置灵活多样、课内课外相结合 | 第19-21页 |
二、习题设置具有主观性、人性化、面向全体学生 | 第21-23页 |
三、习题设置重应用、有助于学生说写能力的提高 | 第23-26页 |
第三章 、课改前后课后习题设置的总体评价 | 第26-31页 |
一、课改前后习题设置的共同优点 | 第26-28页 |
1、习题设置从单篇课文出发紧扣课文,针对性较强 | 第26-27页 |
2、习题设置注重加强文言基础知识 | 第27-28页 |
二、课改前后习题设置的共同缺点 | 第28-31页 |
1、习题设置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 第28-29页 |
2、习题设置缺乏趣味性,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小 | 第29-31页 |
第四章 、课后习题设置的建议 | 第31-36页 |
一、按照学生认知发展过程设置习题 | 第31-32页 |
二、增加习题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第32-34页 |
三、增加培养学生情感、道德、价值观的习题,陶冶学生情操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