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一)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情况 | 第9页 |
(二)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 第9-10页 |
(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 第10页 |
(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现状 | 第11-1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2-14页 |
(一)文献法 | 第12页 |
(二)课堂观察法 | 第12页 |
(三)实验研究法 | 第12页 |
(四)访谈法 | 第12-13页 |
(五)问卷调查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TfU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第14-19页 |
一、多元智能理论 | 第14-16页 |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的适切性分析 | 第15-16页 |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19页 |
第三章 TfU教学模式的步骤规划与落实 | 第19-27页 |
一、TfU教学模式的步骤 | 第19-24页 |
(一)“为理解而教”教师应该做什么? | 第20-21页 |
(二)“为理解而教”学生应该学什么? | 第21-22页 |
(三)“为理解而教”学生需要做什么才能达到学习目的? | 第22-23页 |
(四)“为理解而教”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掌握了什么内容? | 第23-24页 |
二、TfU教学模式的规划与落实 | 第24-27页 |
(一)“启发性主题”规划与落实 | 第24页 |
(二)“理解性目标”规划与落实 | 第24-25页 |
(三)“理解性表现”规划与落实 | 第25页 |
(四)“持续性评估”规划与落实 | 第25-27页 |
第四章 TfU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案例 | 第27-47页 |
一、对于什么样的物理课堂更受学生喜欢的兴趣调查 | 第27-33页 |
(一)问卷的设计和处理 | 第27页 |
(二)问卷的信度 | 第27页 |
(三)问卷的基本信息 | 第27-28页 |
(四)因素分析 | 第28-30页 |
(五)相关分析及说明 | 第30-33页 |
二、TfU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研究及案例 | 第33-47页 |
(一)TfU教学模式在物理概念课的应用研究 | 第33页 |
(二)TfU 教学模式在物理实验教学课中的应用研究 | 第33-40页 |
(三)TfU教学模式在物理规律教学课中的应用研究 | 第40-45页 |
(四)教学反思与总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TfU教学模式优缺点分析 | 第47-50页 |
一、TfU教学模式在我国的适切性分析 | 第47-48页 |
二、TfU教学模式的优点 | 第48-49页 |
(一)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 第48页 |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第48页 |
(三)有利于克服现有教学中的弊病 | 第48-49页 |
三、TfU教学模式的缺点 | 第49-50页 |
结论与反思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