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微学习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微学习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标、思路、内容和方法 | 第18-21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4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阐释 | 第21-37页 |
2.1 微信平台概述 | 第21-24页 |
2.1.1 微信的功能与特点 | 第21-22页 |
2.1.2 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与优势 | 第22-24页 |
2.2 微学习的内涵与特点 | 第24-26页 |
2.2.1 微学习的内涵 | 第24-25页 |
2.2.2 微学习的特点 | 第25-26页 |
2.3 微学习活动的内涵与特点 | 第26-28页 |
2.3.1 微学习活动的内涵 | 第26-27页 |
2.3.2 微学习活动的特点 | 第27-28页 |
2.4 基于微信平台开展微学习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 第28-29页 |
2.5 基于微信平台开展微学习活动的理论依据 | 第29-37页 |
2.5.1 非正式学习理论 | 第29-31页 |
2.5.2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 第31-33页 |
2.5.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3-34页 |
2.5.4 活动理论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学习活动设计要素分析 | 第37-71页 |
3.1 典型学习活动设计要素分析 | 第37-44页 |
3.1.1 基于MOODLE平台的学习活动设计要素分析 | 第37-39页 |
3.1.2 基于班级QQ群的学习活动设计要素分析 | 第39-41页 |
3.1.3 基于微博平台的学习活动设计要素分析 | 第41-43页 |
3.1.4 对基于微信平台开展微学习活动设计的启示 | 第43-44页 |
3.2 微学习活动设计的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 第44-48页 |
3.2.1 微学习活动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44-45页 |
3.2.2 微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 | 第45-48页 |
3.3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学习活动设计要素与流程 | 第48-64页 |
3.3.1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学习活动设计流程 | 第48-50页 |
3.3.2 前端分析模块 | 第50-55页 |
3.3.3 微学习活动设计的内容体系 | 第55-64页 |
3.4 微信平台的功能设计 | 第64-71页 |
3.4.1 微信应用于微学习活动的功能优势 | 第65页 |
3.4.2 微信软件的应用 | 第65-66页 |
3.4.3 组建微信学习圈 | 第66-68页 |
3.4.4 搭建微信公众平台 | 第68-71页 |
第四章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学习活动实施与效果分析 | 第71-95页 |
4.1 基于微信平台开展微学习实践活动的前端准备 | 第71-77页 |
4.1.1 基于微信平台开展微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 | 第71页 |
4.1.2 实践对象的选取和学习者分析 | 第71-72页 |
4.1.3 微学习活动平台的搭建 | 第72-74页 |
4.1.4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学习活动前端数据统计分析 | 第74-77页 |
4.2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学习活动案例实施 | 第77-86页 |
4.2.1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学习活动实践案例一 | 第77-81页 |
4.2.2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学习活动实践案例二 | 第81-86页 |
4.3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学习活动实施效果分析 | 第86-93页 |
4.3.1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86-91页 |
4.3.2 访谈问题及结果分析 | 第91-93页 |
4.4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学习活动设计经验总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5-97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95-96页 |
5.1.1 主要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展示 | 第95-96页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96-97页 |
5.2.1 研究的不足 | 第96页 |
5.2.2 研究的展望 | 第96-97页 |
注释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附录 | 第101-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