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章综述及评论 | 第10-13页 |
1.2.1 产业集群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高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高新区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3.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1 外部经济理论 | 第16页 |
2.2 区域集聚经济理论 | 第16-17页 |
2.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7页 |
2.4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7-18页 |
第3章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竞争力的关联机制 | 第18-29页 |
3.1 我国高新区竞争力现状 | 第18-21页 |
3.1.1 高新区主要特征 | 第18页 |
3.1.2 我国高新区成就 | 第18-21页 |
3.2 高新区产业集群阶段 | 第21-23页 |
3.2.1 产业集群的分类 | 第21-22页 |
3.2.2 高新区产业集群的阶段及特征 | 第22-23页 |
3.3 高新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 第23-26页 |
3.3.1 提高区域市场效率的优势 | 第23-24页 |
3.3.2 生产成本优势 | 第24页 |
3.3.3 产品质量差异化优势 | 第24-25页 |
3.3.4 区位品牌营销优势 | 第25页 |
3.3.5 市场竞争优势 | 第25-26页 |
3.4 高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的驱动力 | 第26-29页 |
3.4.1 根植性的驱动 | 第26-27页 |
3.4.2 外源动力的驱动 | 第27-29页 |
第4章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 第29-34页 |
4.1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 第29-30页 |
4.1.1 高新区竞争力的构成因素 | 第29页 |
4.1.2 高新区竞争力的评价模型 | 第29-30页 |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0-33页 |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 | 第30页 |
4.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0-31页 |
4.2.3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 第31-33页 |
4.3 评价方法 | 第33-34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 | 第34-42页 |
5.1 评价样本及数据来源 | 第34页 |
5.1.1 评价样本的选取 | 第34页 |
5.1.2 数据的来源 | 第34页 |
5.2 实证分析 | 第34-42页 |
5.2.1 因子分析 | 第34-39页 |
5.2.2 聚类分析 | 第39-41页 |
5.2.3 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第6章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提升策略 | 第42-51页 |
6.1 提升集群创新能力 | 第42-44页 |
6.1.1 促进科技企业孵化 | 第42-43页 |
6.1.2 突出高校与研究机构的知识中心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 | 第43页 |
6.1.3 发展创新服务业和中介机构 | 第43-44页 |
6.2 培育和激励科技人才,促进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 | 第44-46页 |
6.2.1 科技人才类型 | 第44-45页 |
6.2.2 培育和激励研发型人才 | 第45-46页 |
6.2.3 培育和激励技能型人才 | 第46页 |
6.3 提升产业集群成长能力 | 第46-48页 |
6.3.1 加强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 第46-47页 |
6.3.2 引导产业集群向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移动 | 第47页 |
6.3.3 促进产业集群学习和知识溢出 | 第47-48页 |
6.3.4 发展产业联盟 | 第48页 |
6.4 加强政府的科技支持力度 | 第48-51页 |
6.4.1 加强财政支持政策 | 第48-49页 |
6.4.2 加强税收保障政策 | 第49页 |
6.4.3 完善创新的投融体系和信用体系 | 第49-50页 |
6.4.4 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 第50页 |
6.4.5 完善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交易成本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58-59页 |
附录A 实证分析采用数据 | 第59-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