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 第13-16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3-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1.4.1 关于环境审计的研究 | 第16-21页 |
1.4.2 关于环境资源审计的研究 | 第21-23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3页 |
2.1.1 生态文明 | 第23页 |
2.1.2 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 第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2.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页 |
2.2.3 系统论 | 第24-25页 |
2.2.4 外部不经济理论 | 第25页 |
2.3 生态文明对农村环境资源审计理论基础的影响 | 第25-27页 |
2.3.1 生态文明对理论基础的理论方面影响 | 第25-26页 |
2.3.2 生态文明对理论基础的实践方面影响 | 第26-27页 |
3 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环境资源审计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 | 第27-34页 |
3.1 构建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环境资源审计基本理论体系的原则 | 第27-28页 |
3.1.1 整体性原则 | 第27页 |
3.1.2 客观性原则 | 第27页 |
3.1.3 动态性原则 | 第27页 |
3.1.4 国际性原则 | 第27-28页 |
3.1.5 逻辑性原则 | 第28页 |
3.2 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环境资源审计基本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 第28-30页 |
3.2.1 逻辑起点的特征 | 第28页 |
3.2.2 对审计理论逻辑起点的借鉴 | 第28-29页 |
3.2.3 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环境资源审计基本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确定——以审计本质为逻辑起点 | 第29-30页 |
3.3 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环境资源审计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30-32页 |
3.4 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环境资源审计理论的科学性论证 | 第32-33页 |
3.4.1 坚实的理论基础 | 第32页 |
3.4.2 清晰的逻辑关系 | 第32页 |
3.4.3 较为完善的内容 | 第32-33页 |
3.5 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环境资源审计理论的可行性论证 | 第33-34页 |
3.5.1 选题可行性 | 第33页 |
3.5.2 可操作性 | 第33-34页 |
4 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环境资源审计基本理论的要素分析 | 第34-44页 |
4.1 农村环境资源审计的本质——经济环境协调论 | 第34-35页 |
4.1.1 经济环境协调论的提出 | 第34页 |
4.1.2 对经济环境协调论的解读 | 第34-35页 |
4.2 农村环境资源审计的假设 | 第35-38页 |
4.2.1 审计假设的提出 | 第35-36页 |
4.2.2 对审计假设的解读 | 第36-38页 |
4.3 农村环境资源审计的目标 | 第38-40页 |
4.3.1 审计目标的提出 | 第38页 |
4.3.2 对审计目标的解读 | 第38-40页 |
4.4 农村环境资源审计的主体 | 第40-41页 |
4.4.1 审计主体的提出 | 第40-41页 |
4.4.2 对审计主体的解读 | 第41页 |
4.5 农村环境资源审计的客体 | 第41-43页 |
4.5.1 审计客体的提出 | 第41-42页 |
4.5.2 对审计客体的解读 | 第42-4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环境资源审计基本理论体系对实践的影响 | 第44-48页 |
5.1 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能力、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 | 第44页 |
5.1.1 充实基层环境资源审计人员 | 第44页 |
5.1.2 提高基层人员业务素质能力 | 第44页 |
5.2 改革审计体制 | 第44-45页 |
5.2.1 建立审计部门与环保部门的联动机制 | 第44-45页 |
5.2.2 形成常态化审计机制 | 第45页 |
5.2.3 实行跟踪审计 | 第45页 |
5.2.4 将农村环境审计体制纳入乡镇干部任期责任审计 | 第45页 |
5.3 配套审计法规、制度 | 第45-46页 |
5.3.1 制定农村环境资源审计具体实施方法、标准 | 第45-46页 |
5.3.2 建立农村环境资源审计操作指引 | 第46页 |
5.3.3 完善农村环境成本核算制度 | 第46页 |
5.4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 第46-48页 |
5.4.1 做好农村环境资源审计宣传活动 | 第46页 |
5.4.2 鼓励农民参与到审计工作中来 | 第46-48页 |
6 研究总结 | 第48-5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6.2 研究创新点 | 第48页 |
6.3 研究局限性 | 第48-49页 |
6.4 后续研究建议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 | 第53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