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语文名师教学风格及其对新手教师成长的启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王崧舟语文教学风格概述 | 第13-23页 |
(一)风格的理论根基——理论体系基础 | 第13-15页 |
1.西方的“诗意生存”理论 | 第13-14页 |
2.中国的传统生命精神哲学理论 | 第14-15页 |
(二)风格的引领理念——“诗意语文” | 第15-18页 |
1.诗意语文理念的核心 | 第15-16页 |
2.诗意语文理念的传承 | 第16页 |
3.诗意语文理念的追求 | 第16-17页 |
4.诗意语文理念的精神 | 第17页 |
5.诗意语文理念的特色 | 第17-18页 |
(三)风格的课堂表征——观点和主张 | 第18-23页 |
1.课堂教学人性化 | 第18-19页 |
2.课堂教学感性化 | 第19-20页 |
3.课堂教学儿童化 | 第20-21页 |
4.课堂教学生活化 | 第21页 |
5.课堂教学民族化 | 第21-23页 |
二、王崧舟语文教学风格特色及其形成 | 第23-30页 |
(一)教学风格的特色 | 第23-26页 |
1.曲院风荷的精致格局 | 第23-24页 |
2.柳浪闻莺的和谐情韵 | 第24页 |
3.双峰插云的大气境界 | 第24-25页 |
4.雷锋夕照的开放胸襟 | 第25-26页 |
(二)教学风格的形成原因 | 第26-28页 |
1.机遇和环境是现实条件 | 第26页 |
2.天赋是起始点 | 第26-27页 |
3.修炼是助推器 | 第27页 |
4.抱负是加油站 | 第27-28页 |
(三)教学风格的形成阶段 | 第28-30页 |
1.积累修炼阶段 | 第28页 |
2.成熟发展阶段 | 第28-29页 |
3.风格形成阶段 | 第29-30页 |
三、王崧舟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的启示 | 第30-36页 |
(一)尝试模仿,积累经验 | 第30-32页 |
1.效仿名师,拜师学艺 | 第30-31页 |
2.积累知识,定期总结 | 第31页 |
3.把握机遇,探索科研 | 第31-32页 |
(二)努力实践,提升素质 | 第32-33页 |
1.掌握教学艺术,发展课堂教学 | 第32页 |
2.树立教育理念,明确内在动力 | 第32-33页 |
3.加强品德修养,具备良好心理品质 | 第33页 |
(三)形成风格,个性创造 | 第33-36页 |
1.完善丰富经验,形成个性风格 | 第33-34页 |
2.坚定教育信心,追求事业抱负 | 第34页 |
3.创新教育理论,引领教学改革实践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