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1.2 电动调节阀应用现状 | 第7-10页 |
1.3 电动调节阀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3.1 电动调节阀国外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3.2 电动调节阀国内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电动调节阀开度控制数学模型建立 | 第14-24页 |
2.1 阀门选择准则 | 第14-16页 |
2.1.1 阀门系数 | 第14页 |
2.1.2 阀门的流量特性 | 第14-16页 |
2.2 电动调节阀开度控制数学模型 | 第16-24页 |
2.2.1 功率驱动传递函数 | 第17-18页 |
2.2.2 直流伺服电机传递函数 | 第18-20页 |
2.2.3 减速机构传递函数 | 第20页 |
2.2.4 电动调节阀开度控制系统传递函数 | 第20-21页 |
2.2.5 小力矩阀门开度数学模型建立 | 第21-22页 |
2.2.6 大力矩阀门开度数学模型建立 | 第22-24页 |
第3章 基于模糊PID的阀门开度控制特性研究 | 第24-37页 |
3.1 PID控制器 | 第24-25页 |
3.1.1 位置式PID控制算法 | 第25页 |
3.1.2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 第25页 |
3.2 模糊自适应PID基本原理 | 第25-27页 |
3.3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27-33页 |
3.3.0 模糊控制器结构设计 | 第27-28页 |
3.3.1 模糊控制器模糊语言设计 | 第28-29页 |
3.3.2 模糊规则设定 | 第29-31页 |
3.3.3 清晰化 | 第31-33页 |
3.4 模糊PID控制器仿真研究 | 第33-36页 |
3.4.1 小力矩阀门开度控制仿真研究 | 第33-35页 |
3.4.2 大力矩阀门开度控制仿真研究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基于单神经元PID的阀门开度控制特性研究 | 第37-46页 |
4.1 单神经元理论 | 第37-39页 |
4.1.1 神经元模型 | 第37-38页 |
4.1.2 神经元的学习规则 | 第38-39页 |
4.2 单神经元PID控制器设计 | 第39-41页 |
4.2.1 单神经元PID控制原理 | 第39-40页 |
4.2.2 采用有监督Hebb学习规则的神经元PID控制器 | 第40页 |
4.2.3 单神经元PID学习算法参数选取的规律 | 第40-41页 |
4.3 单神经元PID控制器仿真研究 | 第41-45页 |
4.3.1 小力矩阀门开度控制仿真研究 | 第42-44页 |
4.3.2 大力矩阀门开度控制仿真研究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调节阀电动执行机构位置伺服控制特性研究 | 第46-63页 |
5.1 电动执行机构位置控制硬件设计 | 第46-51页 |
5.1.1 单片机最小系统 | 第47-48页 |
5.1.2 电源模块 | 第48-49页 |
5.1.3 相电流检测模块 | 第49页 |
5.1.4 速度和位置检测模块 | 第49页 |
5.1.5 阀门电机驱动模块 | 第49-51页 |
5.2 电动执行机构位置控制软件设计 | 第51-58页 |
5.2.1 主程序设计 | 第52-53页 |
5.2.2 PWM模块设计 | 第53-54页 |
5.2.3 速度和位置检测模块设计 | 第54-56页 |
5.2.4 转速环PID控制设计 | 第56页 |
5.2.5 电机位置环单神经元PID控制设计 | 第56-57页 |
5.2.6 紧急关断模块 | 第57-58页 |
5.3 系统测试 | 第58-62页 |
5.3.1 电动执行机构电机速度环阶跃响应特性 | 第59-60页 |
5.3.2 电动执行机构电机位置伺服闭环控制特性 | 第60-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