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校理论社团建设与发展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2.1 国内高校理论社团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2 国外高校理论社团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3 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16-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创新点 | 第17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高校理论社团概述 | 第19-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高校社团的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2 高校理论社团的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2 高校理论社团的功能 | 第21-24页 |
2.2.1 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阵地 | 第21页 |
2.2.2 优良思想品德修养的孵化器 | 第21-22页 |
2.2.3 校园文化育人的生力军 | 第22页 |
2.2.4 服务社会,认识国情的策源地 | 第22-23页 |
2.2.5 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思想加油站 | 第23-24页 |
第3章 辽宁省高校理论社团建设状况 | 第24-40页 |
3.1 辽宁省高校理论社团建设调查 | 第24-25页 |
3.2 辽宁省高校理论社团建设现状 | 第25-35页 |
3.2.1 辽宁省高校理论社团构成状况 | 第29-31页 |
3.2.2 辽宁省高校理论社团活动及管理状况 | 第31-33页 |
3.2.3 辽宁省高校理论社团愿景及规划情况 | 第33-34页 |
3.2.4 辽宁省高校理论社团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3.2.5 辽宁省高校理论社团发展问题 | 第35页 |
3.3 辽宁省理论社团与其他社团发展现状对比 | 第35-37页 |
3.3.1 学校重视程度不同 | 第35-36页 |
3.3.2 管理责任制度不同 | 第36-37页 |
3.3.3 高校保障能力不同 | 第37页 |
3.4 辽宁省高校理论社团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37-40页 |
3.4.1 理论社团成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 第37-38页 |
3.4.2 理论社团活动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 第38-39页 |
3.4.3 智力财力支持不到位 | 第39-40页 |
第4章 辽宁省高校理论社团发展研究 | 第40-46页 |
4.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造特色理论社团 | 第40-42页 |
4.1.1 进行丰富深刻的理论教育活动 | 第41-42页 |
4.1.2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 第42页 |
4.2 利用新媒体辅助理论社团发展 | 第42-43页 |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社团干部培养 | 第43-44页 |
4.4 注重物质保障,确保理论社团地位和作用 | 第44-46页 |
4.4.1 加大对理论社团学习资源的投入 | 第44页 |
4.4.2 提供学生理论社团的硬件保证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附录Ⅰ 辽宁省高校理论社团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 第4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