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3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隐私类调查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1.3.2 主体建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3.2.1 主体建构的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3.2.2 主体建构视角的应用 | 第12页 |
1.3.3 主体建构视角下调查方法的整合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理论支持 | 第16-22页 |
2.1 个人数据与隐私 | 第16-18页 |
2.1.1 个人数据 | 第16页 |
2.1.2 个人数据隐私 | 第16-18页 |
2.2 隐私类调查的界定与类型 | 第18-19页 |
2.2.1 隐私类调查 | 第18页 |
2.2.2 隐私类调查的调查方法分类 | 第18-19页 |
2.3 主体建构与反建构 | 第19-22页 |
2.3.1 主体建构论 | 第19-20页 |
2.3.1.1 为什么采用“主体建构” | 第19页 |
2.3.1.2 何谓“主体建构” | 第19-20页 |
2.3.2 反建构论 | 第20-22页 |
3 研究中的主体建构与反建构 | 第22-31页 |
3.1 “婚姻生活”大调查简介及数据呈现 | 第22-26页 |
3.1.1 “婚姻生活”大调查简介 | 第22-23页 |
3.1.2 “婚姻生活”大调查数据呈现 | 第23-26页 |
3.2 中国青年隐私调查中的主体建构过程的呈现 | 第26-28页 |
3.2.1 “中国婚姻与生活调查”案例一 | 第26页 |
3.2.2 案例分析中国青年隐私调查中的主体建构过程 | 第26-28页 |
3.2.2.1 欣然接受调查 | 第26页 |
3.2.2.2 问卷调查过程中的建构过程 | 第26-27页 |
3.2.2.3 完成问卷调查的最后阶段 | 第27-28页 |
3.3 中国青年隐私调查中的反建构过程的呈现 | 第28-31页 |
3.3.1 “中国婚姻与生活调查”案例二 | 第28-29页 |
3.3.2 案例分析中国青年隐私调查中的反建构过程 | 第29-31页 |
4 基于中国青年隐私类问卷调查研究的反思 | 第31-35页 |
4.1 更加注重调查问卷完整度的设计 | 第31-32页 |
4.2 调查方法的创新使更多被访者参与调查 | 第32-33页 |
4.3 调查问卷的过程控制是否会给研究方法带来新的突破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