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精益建造理论 | 第11-13页 |
1.2.2 建筑供应链管理 | 第13页 |
1.2.3 供应链联盟成员选择 | 第13-15页 |
1.3 研究的意义、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第15-16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基于精益建造的建筑供应链联盟选择理论 | 第19-33页 |
2.1 精益建造理论概述 | 第19-21页 |
2.1.1 精益建造思想的起源 | 第19页 |
2.1.2 精益建造定义及基础 | 第19-20页 |
2.1.3 实施精益建造的关键技术 | 第20-21页 |
2.2 建筑供应链联盟概述 | 第21-23页 |
2.2.1 建筑供应链联盟定义 | 第21-22页 |
2.2.2 建筑供应链联盟成员及生命周期 | 第22-23页 |
2.3 精益建造与建筑供应链联盟的契合性 | 第23-30页 |
2.3.1 精益建筑供应链联盟形成的驱动力 | 第23-25页 |
2.3.2 精益建造与建筑供应链联盟的具体形式 | 第25-30页 |
2.3.3 精益建筑供应链运行保障机制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3页 |
第3章 精益建筑供应链联盟成员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3-47页 |
3.1 成员选择现有问题分析 | 第33-34页 |
3.1.1 传统采购模式实施过程及评标方法 | 第33页 |
3.1.2 传统招投标方式存在问题 | 第33-34页 |
3.2 精益建筑供应链联盟成员选择过程和评价步骤 | 第34-36页 |
3.2.1 联盟成员选择过程 | 第34-36页 |
3.2.2 联盟成员选择核心问题分析 | 第36页 |
3.3 供应链联盟成员选择评标体系设置原则 | 第36-37页 |
3.3.1 精益建筑供应链联盟成员选择特点 | 第36-37页 |
3.3.2 精益建筑供应链联盟成员选择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 第37页 |
3.4 精益建筑供应链联盟成员选择指标建立 | 第37-45页 |
3.4.1 精益建筑供应链联盟成员选择指标设置方法 | 第37-40页 |
3.4.2 精益建筑供应链联盟成员伴选择指标的初定 | 第40页 |
3.4.3 精益建筑供应链联盟成员选择指标的二次筛选 | 第40-43页 |
3.4.4 精益建筑供应链联盟成员选择指标体系建立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精益建筑供应链联盟成员选择模型建立 | 第47-63页 |
4.1 精益建筑供应链联盟成员选择初步评审阶段选择方法 | 第47-48页 |
4.2 精益建筑供应链联盟成员选择详细评审选择方法 | 第48-57页 |
4.2.1 综合评审概述 | 第48-51页 |
4.2.2 梯形模糊层次分析法赋权 | 第51-54页 |
4.2.3 熵值赋权法 | 第54-55页 |
4.2.4 综合评审建模过程 | 第55-57页 |
4.3 基于蚁群算法组合优化 | 第57-60页 |
4.3.1 优化问题描述 | 第57-58页 |
4.3.2 基于蚁群算法的最优化组合模型 | 第58-60页 |
4.4 精益建筑供应链联盟成员选择的过程模型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精益建筑供应链联盟成员选择的实例分析 | 第63-73页 |
5.1 案例说明 | 第63页 |
5.2 联盟成员初步评审阶段 | 第63-64页 |
5.3 联盟成员详细评审阶段 | 第64-70页 |
5.4 联盟成员组合优化 | 第70-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73-7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附录A | 第83-87页 |
附录B | 第87-90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