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内部审计论文

HS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探讨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1 引言第14-2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页
    1.2 文献综述第15-18页
        1.2.1 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的文献回顾第16页
        1.2.2 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重点的文献回顾第16-17页
        1.2.3 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策的文献回顾第17-18页
        1.2.4 文献评述第18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19页
        1.3.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页
    1.4 本文的框架第19-21页
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概述第21-29页
    2.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涵义及特点第21-22页
        2.1.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涵义第21页
        2.1.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特点第21-22页
    2.2 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因素第22-26页
        2.2.1 内部审计的环境第22-23页
        2.2.2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第23页
        2.2.3 内部审计的人力资源管理第23-24页
        2.2.4 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制度第24-25页
        2.2.5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第25-26页
    2.3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理论基础第26-29页
        2.3.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第26-27页
        2.3.2 系统论第27页
        2.3.3 内部控制理论第27-29页
3 HS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9-36页
    3.1 HS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概况第29-30页
        3.1.1 HS银行简介第29页
        3.1.2 HS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第29-30页
    3.2 HS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第30-33页
        3.2.1 “情、理、法”顺序的审计现象普遍存在第30-31页
        3.2.2 管理上存在局限,舞弊行为多发第31页
        3.2.3 项目审计过程及内容存在瑕疵,审计范围不明确第31-32页
        3.2.4 实务中质量控制操作随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第32页
        3.2.5 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落后,质量控制效率不高第32-33页
    3.3 HS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3-36页
        3.3.1 审计独立性存在局限,审计环境有待优化第33页
        3.3.2 审计组织架构不合理,审计监督不到位第33-34页
        3.3.3 审计对象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第34页
        3.3.4 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内控意识薄弱第34-35页
        3.3.5 审计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理念不足第35-36页
4 吉林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经验借鉴第36-41页
    4.1 吉林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况第36-37页
        4.1.1 吉林银行简介第36页
        4.1.2 吉林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第36-37页
    4.2 吉林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成功经验第37-41页
        4.2.1 高度协调的内部审计环境第37-38页
        4.2.2 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第38-39页
        4.2.3 坚持以人为本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原则第39页
        4.2.4 提升和革新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理念第39-40页
        4.2.5 持续创新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第40-41页
5 完善HS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第41-57页
    5.1 优化审计质量控制软环境,提高审计独立性第41-43页
        5.1.1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第41-42页
        5.1.2 建立信息沟通协调机制第42页
        5.1.3 构建和谐审计文化环境第42-43页
    5.2 完善审计组织机构,建立人才资源培养制度第43-46页
        5.2.1 建立信息化的审计质量控制管理组织第43-44页
        5.2.2 构建独立性强的审计质量控制队伍第44页
        5.2.3 优化内部审计组织结构第44-45页
        5.2.4 建全审计人员人力资源管理第45-46页
    5.3 规范审计程序,建立督导制度第46-48页
        5.3.1 明确审计对象,规范审计程序第46-47页
        5.3.2 建立制度约束,加强内部审计督导第47页
        5.3.3 落实“三级复核制”第47-48页
    5.4 建立审计质量考评标准,引入激励和质量责任追究机制第48-53页
        5.4.1 制定健全质量考评标准第48-50页
        5.4.2 构建质量考评体系第50-51页
        5.4.3 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为审计人员提供发展空间第51-52页
        5.4.4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第52-53页
    5.5 创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第53-57页
        5.5.1 运用绩效审计质量控制方法第53页
        5.5.2 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第53-54页
        5.5.3 试行主审人制度第54-55页
        5.5.4 推行信息技术动态审计,规范审计作业模式第55-57页
结束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案例分析
下一篇:南昌市地税局纳税评估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