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类词缀“非、准、性、化、家”的发展演变与特点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6页 |
·现代汉语类词缀 | 第9页 |
·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20世纪50年代以前 | 第9-10页 |
·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 | 第10-11页 |
·"文革"后至今 | 第11-12页 |
·当下出现的构词新现象及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汉语双音、多音化趋势 | 第12页 |
·构词新现象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对象、材料、方法及意义 | 第13-16页 |
·统计和描写相结合 | 第13页 |
·语义分析和语法分析相结合 | 第13页 |
·根据认可度确定研究的类词缀数目 | 第13-16页 |
第1章 类前缀‘非’和‘准’ | 第16-30页 |
·类前缀‘非’的特点 | 第16-25页 |
·类前缀‘非’结合的单位 | 第17页 |
·类前缀‘非’结合的词类 | 第17-18页 |
·类词缀‘非’构成的语义场 | 第18-19页 |
·‘非X’的语法功能 | 第19-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类前缀‘准’ | 第25-30页 |
·类词缀‘准’结合的单位 | 第25-26页 |
·类前缀‘准’结合的词类 | 第26-27页 |
·类词缀‘准’构成的语义场 | 第27页 |
·‘准X’的语法功能 | 第27-30页 |
·小结 | 第30页 |
第2章 类后缀‘性、化、家’的特点 | 第30-54页 |
·类后缀‘性’ | 第30-41页 |
·结合的单位 | 第31-32页 |
·结合的词类 | 第32-33页 |
·类词缀‘性’构成的语义场 | 第33-34页 |
·‘X性’的语法功能 | 第34-41页 |
·类后缀‘性’的特点 | 第41页 |
·类后缀‘化’ | 第41-49页 |
·结合的单位 | 第41-42页 |
·结合的词类 | 第42-43页 |
·构成的语义场 | 第43页 |
·‘X化’的语法功能 | 第43-49页 |
·类后缀‘化’的特点 | 第49页 |
·类后缀‘家’ | 第49-54页 |
·结合的单位 | 第49-50页 |
·结合的词类 | 第50页 |
·类词缀‘家’构成的语义场 | 第50-51页 |
·‘X家’的语法功能 | 第51-54页 |
·类后缀‘家’的特点 | 第54页 |
第3章 类词缀的发展演变及特点 | 第54-58页 |
·类词缀的发展演变 | 第54-56页 |
·类词缀的特点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类词缀‘非、准、性、化、家’的统计 | 第61-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