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2-18页 |
1.2.1 螺旋桨诱导激振力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2 斜流中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实尺度船桨水动力性能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船桨舵一体螺旋桨诱导激振力的数值计算 | 第19-43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控制方程和湍流模型 | 第19-20页 |
2.3 VOF模型和Singhal空泡模型 | 第20-21页 |
2.3.1 VOF模型 | 第20页 |
2.3.2 Singhal完整空泡模型 | 第20-21页 |
2.4 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计算 | 第21-29页 |
2.4.1 模型和计算域的建立 | 第21-23页 |
2.4.2 计算网格的划分 | 第23-24页 |
2.4.3 计算参数设置 | 第24页 |
2.4.4 敞水性能计算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2.4.5 均匀流空泡性能计算结果分析 | 第26-29页 |
2.5 船模尺度船尾螺旋桨激振力计算 | 第29-40页 |
2.5.1 模型和计算域的建立 | 第29-31页 |
2.5.2 计算网格的划分 | 第31-33页 |
2.5.3 计算参数设置 | 第33-34页 |
2.5.4 裸船体计算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2.5.5 螺旋桨敞水性能计算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2.5.6 船桨舵一体水动力性能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2.5.7 螺旋桨激振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3章 斜流中螺旋桨诱导激振力的数值计算 | 第43-67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斜流中螺旋桨诱导激振力计算 | 第43-65页 |
3.2.1 模型和计算域的建立 | 第43-45页 |
3.2.2 计算网格 | 第45页 |
3.2.3 计算参数设置 | 第45页 |
3.2.4 纯轴向来流定常计算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3.2.5 斜流非定常计算结果分析 | 第47-6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4章 斜流中船桨舵一体螺旋桨诱导激振力数值计算 | 第67-89页 |
4.1 引言 | 第67页 |
4.2 计算前处理 | 第67-68页 |
4.2.1 计算模型 | 第67-68页 |
4.2.2 计算工况 | 第68页 |
4.3 裸船斜航计算结果分析 | 第68-78页 |
4.3.1 裸船斜航水动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4.3.2 自由液面和流场分析 | 第70-78页 |
4.4 船桨舵一体斜航激振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78-86页 |
4.4.1 螺旋桨轴承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78-83页 |
4.4.2 螺旋桨诱导脉动压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83-85页 |
4.4.3 螺旋桨诱导非定常舵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85-8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6-89页 |
第5章 实尺度船桨舵一体螺旋桨诱导激振力数值计算 | 第89-107页 |
5.1 引言 | 第89页 |
5.2 计算前处理 | 第89-90页 |
5.2.1 计算模型 | 第89-90页 |
5.2.2 计算工况 | 第90页 |
5.3 实船自航试验数值计算 | 第90-95页 |
5.3.1 实船船体阻力数值计算 | 第90-93页 |
5.3.2 实船自航点确定步骤 | 第93页 |
5.3.3 实船自航点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93-95页 |
5.4 实尺度螺旋桨诱导激振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95-105页 |
5.4.1 船桨一体流场和自由液面波形计算结果分析 | 第95-97页 |
5.4.2 螺旋桨非定常轴承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97-10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结论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