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益多师 融会中西--贺绿汀钢琴创作成就解读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9-11页 |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四、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 五、 重难点及创新点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贺绿汀及其钢琴作品 | 第11-14页 |
| 第一节 贺绿汀先生的艺术生涯概论 | 第11-12页 |
| 第二节 贺绿汀钢琴作品简介 | 第12-14页 |
| (一)《牧童短笛》 | 第12页 |
| (二)《摇篮曲》 | 第12-13页 |
| (三)《怀念》 | 第13页 |
| (四)《晚会》 | 第13页 |
| (五)《小曲》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贺绿汀钢琴作品对西洋音乐元素的借鉴 | 第14-21页 |
| 第一节 对西洋音乐曲式结构的继承 | 第14-19页 |
| 第二节 对于西洋音乐多声思维的借鉴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贺绿汀钢琴作品对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继承 | 第21-33页 |
| 第一节 展衍的旋律发展手法 | 第21-23页 |
| 第二节 民族化的和声手法 | 第23-28页 |
| 一、 五声性和弦的运用 | 第23-26页 |
| 二、 平行四度、八度的和声进行 | 第26-27页 |
| 三、 用特色化的和弦进行巧妙地彰显中国民族风格 | 第27-28页 |
| 第三节 织体细部所体现出的传统音乐元素 | 第28-31页 |
| 一、 对位手法中融入的民族传统音乐思维特征 | 第28-30页 |
| 二、 巧妙地在和声进行中隐伏线性旋律 | 第30-31页 |
| 第四节 利用装饰音来模仿民族乐器的音响特征 | 第31-33页 |
| 结论 | 第33页 |
| 注释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