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成人教育、业余教育论文--世界各国成人教育与业余教育概况论文

终身学习“立交桥”视角下上海市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2-13页
        1.2.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2.2 创新之处第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22页
        1.3.1 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文献研究第13-15页
        1.3.2 学分银行的文献研究第15-21页
        1.3.3 研究结论第21-22页
第2章 终身学习“立交桥”与学分银行制度内涵研究第22-31页
    2.1 概念界定第22-26页
        2.1.1 终身学习第22-23页
        2.1.2 终身学习“立交桥”第23-24页
        2.1.3 学分第24页
        2.1.4 学分制第24-25页
        2.1.5 学分银行第25-26页
    2.2 学分银行理论基础研究第26-31页
        2.2.1 教育公平理论第26-27页
        2.2.2 多元智力理论第27-28页
        2.2.3 协同创新理论第28-31页
第3章 学分银行制度比较研究第31-45页
    3.1 基于“资格框架”的制度模式——以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制度为例第31-34页
    3.2 基于“联盟协议”的制度模式——以美国学分转移制度为例第34-35页
    3.3 基于“学分银行”的制度模式——以韩国学分银行制度为例第35-39页
        3.3.1 韩国学分银行制度发展历程第36-37页
        3.3.2 韩国学分银行制度运行与管理第37-39页
    3.4 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研究第39-42页
    3.5 各类“学分银行”制度模式比较第42-45页
第4章 上海市学分银行制度的发展及存在问题研究第45-57页
    4.1 上海学分银行制度发展概述第45-52页
        4.1.1 上海市学分银行制度建设背景第45-46页
        4.1.2 上海市学分银行制度发展历程第46-49页
        4.1.3 上海市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主要内容第49-52页
    4.2 上海市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第52-57页
        4.2.1 顶层设计规划不完善第52-53页
        4.2.2 普及推广实施不深入第53-54页
        4.2.3 参与建设主体不全面第54页
        4.2.4 相关办学机制不适应第54-55页
        4.2.5 学分转换标准不健全第55-57页
第5章 上海市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对策与建议第57-67页
    5.1 积极探索地方资格框架制度第57-59页
        5.1.1 建立地方资格框架制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第57页
        5.1.2 建立符合上海特色资格框架制度第57-59页
    5.2 建立完善学分认定转换标准第59-61页
        5.2.1 完善流程标准第60页
        5.2.2 完善学分认定标准第60-61页
        5.2.3 完善学分转换标准第61页
    5.3 完善学分银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第61-64页
        5.3.1 建立独立运行机制第62-63页
        5.3.2 强化协同管理体制第63-64页
    5.4 不断推进相关教育制度建设第64-67页
        5.4.1 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机制第64页
        5.4.2 不断完善高校学制管理机制第64页
        5.4.3 不断建立质量保障机制第64-65页
        5.4.4 不断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A 访谈提纲第70-72页
附录B“我为学分银行献一计”反馈意见汇总第72-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绘本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F小学英语为例
下一篇: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