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笑》中的俗曲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24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8-12页 |
第二节 俗曲研究的回顾 | 第12-20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21-24页 |
第一章 影片《三笑》概述 | 第24-30页 |
第一节 影片《三笑》概况 | 第24-26页 |
一 《三笑》简介 | 第24页 |
二 《三笑》文本流变简述 | 第24-25页 |
三 《三笑》剧情介绍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三笑》创作背景与特色 | 第26-28页 |
一 创作背景 | 第26-27页 |
二 创作特色 | 第27-28页 |
第三节“电影俗曲”之概念 | 第28-30页 |
第二章《三笑》故事与音乐文本 | 第30-40页 |
第一节 《三笑》音乐文本辨析 | 第30-32页 |
一 《三笑》音乐质疑与来源 | 第30页 |
二 解疑与价值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地缘维系下的“事儿”与“曲儿” | 第32-34页 |
一 时空下的苏州 | 第32页 |
二 文化视域中的“苏曲儿”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唐伯虎的“历史形象” | 第34-36页 |
一“历史形象”的重要性 | 第34-35页 |
二 唐伯虎的传奇一生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唐伯虎的“电影形象” | 第36-40页 |
一 经典再生产是一种文化传承 | 第36-37页 |
二 唐伯虎的“影视形象” | 第37-40页 |
第三章 电影《三笑》音乐学分析 | 第40-64页 |
第一节 音乐结构的“多主题”模式 | 第40-42页 |
一 爱情主题 | 第41页 |
二 亲情主题 | 第41页 |
三 雇佣主题 | 第41-42页 |
四 主仆主题 | 第42页 |
第二节 《三笑》中的音乐构成元素 | 第42-59页 |
一 情感音乐 | 第43-55页 |
二 气氛音乐 | 第55-59页 |
第三节 《三笑》的音乐“蒙太奇”与音画 | 第59-64页 |
一 《三笑》的音乐蒙太奇 | 第59-60页 |
二 《三笑》音画使用 | 第60-64页 |
第四章 电影《三笑》的意义与启示 | 第64-74页 |
第一节 《三笑》的传播意义 | 第64页 |
第二节 《三笑》的文化意义 | 第64-66页 |
第三节 传统元素的时代语境启示 | 第66-68页 |
第四节 民族化创作语境启示 | 第68-74页 |
结语 | 第74-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