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5 研究综述 | 第22-25页 |
1.6 创新点和不足 | 第25-27页 |
第2章 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的理论建构 | 第27-34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27-3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30-32页 |
2.3 理论建构 | 第32-34页 |
第3章 中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文化理念比较 | 第34-40页 |
3.1 教师发展 | 第34-36页 |
3.2 教学学术 | 第36-37页 |
3.3 教师专业化 | 第37-40页 |
第4章 中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机构比较 | 第40-54页 |
4.1 隶属关系 | 第40-45页 |
4.2 岗位设置 | 第45-54页 |
第5章 中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项目活动比较 | 第54-63页 |
5.1 面向新聘教师的教师发展项目活动 | 第54-57页 |
5.2 面向研究生助教的教师发展项目活动 | 第57-59页 |
5.3 教师咨询的项目活动 | 第59-60页 |
5.4 教学评估的项目活动 | 第60-63页 |
第6章 美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建设经验及借鉴 | 第63-68页 |
6.1 明确组织定位,细化目标与职能 | 第64页 |
6.2 转变教师发展理念,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 第64-65页 |
6.3 提高中心的组织级别,明确内部职责划分 | 第65页 |
6.4 提高教师发展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 | 第65-66页 |
6.5 开展多样的项目活动,满足不同类型教师的需求 | 第66页 |
6.6 加强与院系部门的互动,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