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 1.2.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第2章 研究基础 | 第18-27页 |
| 2.1 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 2.1.1 MOOC | 第18页 |
| 2.1.2 教学设计 | 第18-20页 |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 2.2.1 认知负荷理论 | 第20-21页 |
| 2.2.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21-23页 |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 2.2.4 掌握学习理论 | 第24-25页 |
| 2.2.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5-27页 |
| 第3章 MOOC教学平台与技术特征 | 第27-43页 |
| 3.1 MOOC起源与发展 | 第27-30页 |
| 3.1.1 词源意义上的MOOC | 第27-28页 |
| 3.1.2 开放课程的发展历程:从函授教育到MOOC | 第28-30页 |
| 3.2 MOOC的教学特点 | 第30-31页 |
| 3.3 MOOC主要平台比较 | 第31-36页 |
| 3.3.1 国外三大MOOC平台 | 第31-32页 |
| 3.3.2 国外三大MOOC平台比较 | 第32-34页 |
| 3.3.3 国内MOOC平台比较 | 第34-36页 |
| 3.4 MOOC的技术特点 | 第36-43页 |
| 3.4.1 大数据技术 | 第37-39页 |
| 3.4.2 大数据为MOOC提供技术支持 | 第39-43页 |
| 第4章 从教学角度分析MOOC教学设计原理 | 第43-55页 |
| 4.1 案例:Coursera "Think Again:how to Reason and Argue” | 第43-45页 |
| 4.2 教学目标研究 | 第45-47页 |
| 4.3 教学内容研究 | 第47-48页 |
| 4.4 教学模式研究 | 第48-50页 |
| 4.5 教学评价研究 | 第50-55页 |
| 第5章 从学习角度分析MOOC教学设计原理 | 第55-65页 |
| 5.1 学习者研究 | 第55-57页 |
| 5.2 学习环境研究 | 第57-60页 |
| 5.3 学习活动研究 | 第60-61页 |
| 5.4 学习本身分析 | 第61-65页 |
| 第6章 MOOC的问题与展望 | 第65-70页 |
| 6.1 MOOC存在的问题 | 第65-68页 |
| 6.2 MOOC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 | 第77-78页 |
| 附件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