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延安时期吴伯箫文学活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2页
    (一)吴伯箫延安时期文学活动研究现状第9-11页
    (二)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吴伯箫早期文学活动概述第12-17页
    (一)吴伯箫简介第12-13页
    (二)吴伯箫社团、编辑活动中孕育的革命性第13-15页
        1.求学时期社团和《街头夜》的创作活动第13-14页
        2.求职期间的《避暑录话》第14-15页
    (三)吴伯箫早期散文的奠基之作—《羽书》集第15-17页
        1.《羽书》集的思想内容第15-16页
        2.《羽书》集的艺术成就第16-17页
二、延安时期—吴伯箫文学活动的分水岭第17-31页
    (一)1937—1942年吴伯箫文学活动概述第17-24页
        1.社团、翻译活动第17-22页
        2.文学创作活动第22-24页
    (二)创作走上新路第24-26页
        1.《黑红点》集主题的改变第24-25页
        2.新的语言风格的形成第25-26页
    (三)吴伯箫创作活动转型的重要动因第26-31页
        1.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的要求第27-29页
        2.吴伯箫自身的进步要求第29-31页
三、延安时期的转型对吴伯箫后期文学创作的影响第31-38页
    (一)延安—吴伯箫散文创作的灵魂第32-35页
        1.回忆延安峥嵘岁月第32-34页
        2.吴伯箫散文风格成熟的标志—《北极星》集第34-35页
    (二)吴伯箫散文创作的整体评价第35-38页
        1.吴伯箫散文创作的价值和地位第35-37页
        2.吴伯箫文学创作的局限和反思第37-38页
结语第38-41页
注释第41-44页
参考文献第44-49页
致谢第49-5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控制系统的鲁棒控制及滤波研究
下一篇:基于高中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与开发--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