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5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产业共性技术的基本问题 | 第16-23页 |
·产业共性技术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产业共性技术的特点 | 第17-19页 |
·产业共性技术的识别 | 第19-21页 |
·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的双重失灵现象 | 第21-23页 |
·市场失灵 | 第21页 |
·组织失灵 | 第21-22页 |
·共性技术双重失灵与政府作用 | 第22-23页 |
3 产业共性技术 R&D 合作组织形式及模型研究 | 第23-34页 |
·技术合作理论 | 第23页 |
·产业共性技术R&D 合作组织模型描述 | 第23-24页 |
·基本假设与模型建立 | 第24-26页 |
·对企业利润的假设 | 第24-26页 |
·对消费者剩余的假设 | 第26页 |
·三种组织形式分析 | 第26-28页 |
·R&D 竞争 | 第27页 |
·R&D 卡特尔 | 第27页 |
·RJV | 第27-28页 |
·组织选择 | 第28-32页 |
·市场机制下企业对共性技术R&D 合作组织的选择 | 第28-30页 |
·政府主导的共性技术R&D 合作组织 | 第30-32页 |
·结论分析和政策建议 | 第32-34页 |
4 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合作组织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 第34-43页 |
·项目组织及其运行机制 | 第34页 |
·产业技术联盟及其运行机制 | 第34-36页 |
·科研基地及其运行机制 | 第36页 |
·国家共性技术研究机构及其运行机制 | 第36-37页 |
·四种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比较 | 第37-43页 |
·四种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比较 | 第37-38页 |
·其它运行机制 | 第38-43页 |
5 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实证研究—以电动汽车产业为例 | 第43-53页 |
·电动汽车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现状分析及国际比较 | 第43-50页 |
·电动汽车及其关键共性技术 | 第43-45页 |
·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 第45-48页 |
·电动汽车产业联盟 | 第48-50页 |
·电动汽车产业联盟的运行机制和政府作用 | 第50-53页 |
·组织成员 | 第51页 |
·组织经费 | 第51-52页 |
·组织管理 | 第52页 |
·技术扩散与共享机制 | 第52-53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53-55页 |
·研究的基本结论 | 第53-54页 |
·展望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