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3-21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3-14页 |
1.2 嗜热链球菌的高密度培养 | 第14页 |
1.3 嗜热链球菌的氨基酸需求与代谢 | 第14-15页 |
1.4 转录组学在研究乳酸菌代谢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5 代谢组学在研究乳酸菌代谢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1.8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9 拟采用的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菌株与培养基 | 第21页 |
2.1.2 试验仪器设备及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2-26页 |
2.2.1 种子培养物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2 嗜热链球菌TF96的发酵试验 | 第23页 |
2.2.3 嗜热链球菌TF96生长曲线与生物量的测定 | 第23页 |
2.2.4 嗜热链球菌TF96测序 | 第23-24页 |
2.2.5 嗜热链球菌TF96 De novo转录组装 | 第24页 |
2.2.6 代谢物提取方法 | 第24页 |
2.2.7 LC-MS分析 | 第24-25页 |
2.2.8 试验数据统计方法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61页 |
3.1 嗜热链球菌TF96的生长曲线 | 第26-27页 |
3.2 嗜热链球菌TF96转录数据分析 | 第27-33页 |
3.2.1 RNA样品质量检测 | 第27-28页 |
3.2.2 RNA-Seq和de novo组装 | 第28-29页 |
3.2.3 COG注释 | 第29页 |
3.2.4 GO注释 | 第29-30页 |
3.2.5 KEGG注释与富集分析 | 第30-32页 |
3.2.6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32-33页 |
3.3 嗜热链球菌TF96代谢数据分析 | 第33-35页 |
3.3.1 主成分分析 | 第33-34页 |
3.3.2 差异离子聚类分析 | 第34-35页 |
3.3.3 LC-MS法物质鉴定结果 | 第35页 |
3.4 氨基酸代谢路径关键基因转录水平与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 | 第35-61页 |
3.4.1 丙氨酸代谢中关键基因转录水平与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 | 第35-37页 |
3.4.2 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代谢中关键基因转录水平与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 | 第37-38页 |
3.4.3 天冬氨酸代谢中关键基因转录水平与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 | 第38-41页 |
3.4.4 谷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中关键基因转录水平与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 | 第41-44页 |
3.4.5 组氨酸代谢中关键基因转录水平与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 | 第44-45页 |
3.4.6 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中关键基因转录水平与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 | 第45-49页 |
3.4.7 丝氨酸、甘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中关键基因水平及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 | 第49-50页 |
3.4.8 苯丙氨酸代谢中关键基因转录水平与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 | 第50-53页 |
3.4.9 酪氨酸代谢中关键基因转录水平与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 | 第53-55页 |
3.4.10 色氨酸代谢中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与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 | 第55-57页 |
3.4.11 谷胱甘肽代谢中关键基因转录水平与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 | 第57-59页 |
3.4.12 硒代化合物代谢中关键基因转录水平与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 | 第59-61页 |
4 讨论 | 第61-69页 |
4.1 氨基糖代谢路径的转录组与代谢组分析 | 第61页 |
4.2 精氨酸脱羧酶-尿素酶代谢路径的转录组与代谢组分析 | 第61-62页 |
4.3 氨基酸间代谢路径的转录组与代谢组分析 | 第62-68页 |
4.4 氨基酸经丙酮酸进入中心碳代谢路径的转录组与代谢组分析 | 第68-69页 |
5 结论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